铁锈带上的新增就业
这几天,一部美国纪录片《美国工厂》在社交媒体上被广为转发。
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夫妇投资拍摄的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美国办厂的经历:美国中西部铁锈地带俄亥俄州的代顿市,在通用汽车倒闭的厂区里,中国企业家开办了新的汽车玻璃厂,为这个小镇解决了 1/5 就业。这显然击破了美国某些人一直以来的说法:铁锈带上到处都是被中国制造夺去岗位的失业工人。不仅是曹德旺,谭主了解到,近几年不少中国企业都在美国开设了工厂。
他们的账跟曹德旺算得差不多:美国的水、电、气等能源价格比中国便宜,再加上土地税赋等方面的优惠,利润率算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就像纪录片里展示的一样: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到美国后,都经历了一些 " 水土不服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美国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吃苦耐劳的程度根本没办法与国内工人相比。而这一点,恰恰是过去几十年支撑中国制造不断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谭主走过十几个国家,每每与当地中资企业聊天,都会听到类似的话:当地人都非常感慨中国人的勤劳,背井离乡、一周只休息一天,经常加班,这些对于中国人司空见惯的事情,在很多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姑苏城外的美国企业
就在几天前《新闻联播》播出了一条新闻 " 一线调研:美企持续增资苏州 "。苏州高新区一家美资企业——滨特尔,最近刚又扩大了生产规模,从市场上新招聘员工 116 名。公司的全球首席运营官 Karl Frykman 说,之所以扩大投资,就是因为他们预期中国市场还会有持续的增长。
美国不断升级贸易摩擦,还真有企业 " 逆势而动 "?
谭主联系了这家企业,公司全球首席企业发展官 John Jacko 说,虽然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但是这改变不了中国市场的增长前景,他们依然坚定地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这是世界其它地区的两到三倍。这位美国企业家说,中美两个大国,彼此交往已经非常深入,他们企业在中国设厂也有十几年了。他的两个孩子都在北京上过学,他们对中国都有很深厚的感情,他觉得,中美之间再有分歧和摩擦都会是暂时的。
这篇报道中还提到了另一家美国企业: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这家公司也刚刚开启它在苏州高新区投资的二期项目。谭主也深入了解了一下,这家企业是一家专门提供科学服务的美国 500 强,从签约的画面上看,有一位是赛默飞全球高级副总裁赛义德 • 加法里(Syed Jafry),八年前他曾经是中国区总裁,企业在中国获得了很好的成长,他个人也成为公司的全球副总裁。谈到苏州,他说这里有非常强大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他欣赏中国的 " 五年规划 ",让企业发展也很有很清晰的方向。尽管经贸摩擦升级给中美企业带来短期挑战,但赛默飞看好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机会,因此决定继续追加投资。
《新闻联播》的这篇报道用了这样一句话:
美国企业看好的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他们用真金白银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 回流 " 符合所有人利益吗?
再观近日,美国一些政客,动不动就要求美国企业迁出中国,好像那些在中国投资、布局了多年的美资企业,他们的产业链,他们的市场,和中国可以说脱钩就脱钩,说斩断就斩断。如果真有那么容易,为什么从美国上一任总统就开始呼吁的 " 让美国制造业回流 ",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改观的迹象呢?
正因为如此,当 " 要求美国企业迁出中国 " 的声音出现时,最先反弹的,就是美国商人。
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就在上周末的一份声明里讲到:
制造商寻找替代来源是一个代价高昂且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美国零售商离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不现实的,因为世界上 95% 的消费者生活在美国之外。
这话没错。其实从去年开始,这种政客和企业家之间的 " 分歧 " 就已经存在了。一些对经济规律、对全球化存在误解的政客,将 " 美国优先 " 和 " 全球化 "、" 自由贸易 " 相对立,把 " 重振美国经济 " 和 " 互惠互利 " 相对立,简单地认为,加征关税,可以 " 倒逼 " 美国企业把在中国的生产线迁回美国本土,实现制造业回流。问题是,成熟高效的产业工人、灵活的供应链网络,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在哪里都能形成的,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作用,真的是难以复制和替代。这一点,美国的企业家心里门儿清。
看过纪录片《美国工厂》,再看看眼下中美之间,谭主百感交集。" 步入高科技时代的中国 " 和 " 陷入焦虑的美国蓝领 ",这是纪录片里的主要矛盾冲突,也出乎大多数普通美国人的思维定势。这种冲突、焦虑,放在当前激烈、复杂的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相当耐人寻味。中美之间彼此联系紧密,产业深度互嵌,这话说了很多遍。在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里,我们需要的是彼此理解、互相借鉴。
至于动不动就说让美国企业迁出中国的威胁,谭主个人以为,这应该是上个世纪才会出现的话题,出现在 21 世纪高度现代化与文明的今天,实在是太不应该。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今天的中国,接受挑战、消化风险的能力,也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强。据前 7 个月经济数据测算,每小时中国市场创造超过 1700 个就业岗位,外贸进出口值超过 34 亿元,百姓花费近 45 亿元用于购物和餐饮消费 …… 如此 " 丰富 " 的一小时里,世界听到了中国经济澎湃有力的脉动。有了这强劲的脉动,又何惧风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