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演讲实录,来自9月6-7日举行的“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中美关系四十年:回顾与展望”全体会。
演讲者为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美国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的儿子,马克那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前驻瑞典大使马克·布热津斯基。
上世纪70年代末,布热津斯基应时任美国总统卡特之命访华,他和他的家人共同见证了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历史性时刻。此后四十年间,小布热津斯基曾数十次访问中国,他与父亲一样,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中美建交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
演讲中,小布热津斯基说,中美两国迫切地需要着手促进真正的文明和解。而这项使命值得中美两国人民共同参与,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最有潜力塑造人类共同未来的国家。】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1981年。当时我们全家应邓小平总理邀请,重走历史上毛主席的长征之路。当年我们从中国回来以后,美国《生活》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报道了我们的事。
图片由讲者提供,后同
我们经过了长征路上最著名的要道,如娄山关和泸定桥。
14岁的时候,我曾因为抱怨这些地方没有麦当劳和必胜客而被父亲训斥……尽管当时我很想念巨无霸,但那时我就知道,这些地方对于中国的历史感和方向感,具有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1979年,为了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我父母在我们位于弗吉尼亚州麦克林的家中招待了邓小平和他的夫人,我和我哥哥姐姐给他们享用哥哥和我打猎来的鹿肉。
我的妹妹米卡现在是著名的美国电视主持人,当时她还没想过自己以后会上电视的黄金时段节目。她把鱼子酱洒在了邓小平腿上,邓小平一笑置之……
但那个夜晚的情景却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当我和邓小平握手时,我能感受到他开放的心态和想带中国走向世界的渴望。
我站在你们面前,试图将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代联系起来,这样的经历对我个人来说尤其深刻。
尽管当前的形势可能掩盖了这一点,但在过去40年里,中美关系走过了漫长而非凡的历程,日益紧密,更重要的是,相互依存。
1978年12月,只有1200名外国人居住在北京。
据估算,现在大约有20万外国人居住在北京,10万多美国人居住在中国。
因为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个世界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好、更安全。
40年前,中美两国为外交、政治、贸易、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合作创造了条件——这种合作应该延续下去。
因此,在经历当前的不确定性和紧张关系时,我们有必要提出4个问题:
1. 为什么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2. 中美关系正常化催生了什么,又促成了什么?
3. 当前中美关系的地缘战略地位如何?
4. 中美双方现在应该有什么共同的目标?
1.为什么正常化的努力取得了成功?
核心原因是两位领导人——卡特总统和邓小平副主席有战略决心攻克难题。
中美第一次尝试正常化是在1977年,但由于缺乏更全面的地缘政治构思,很快陷入了僵局,这主要因为台湾问题。
1978年初,卡特总统认定中美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碰巧的是,当时由于苏联霸权主义对中国构成的威胁,邓小平副主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总统指示我父亲、时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让我父亲转告邓小平,他很在意苏联带来的威胁,并传达美国希望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决心。
在此基础上,他们在秘密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甚至在最后一刻同意在一些余下的问题上“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是卡特和邓小平关系的基本原则,最终也是关系正常化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未达成一致的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这对于达成一致起到了催化作用。
因此,正常化的实现是因为中美之间达成了一种平衡。
“求同存异”的共同战略决心意味着,外交上的相互通融能让两国成为事实上的战略伙伴关系,现实也的确如此。
今天,在考虑中美关系中的利益和分歧时,我们有必要铭记这段历史。
2.中美关系正常化催生了什么,又促成了什么?
中美关系正常化从一开始就达成了共同安全合作,这一合作改变了全球格局,进而导致冷战的结束。
它也打破了外交僵局:在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共有113个国家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