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12月9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美国的影响力曾占主导,但在特朗普任内正在消退》的文章。文中称,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人士、官员和学者表示,随着全球秩序的改变,美国越来越少在其中扮演中心角色。与此同时,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聚光和欢呼。文章编译如下:
特朗普执政三年来,在其“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下,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消退。
9月,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未来不属于全球主义者,而属于爱国主义者。”他认为,双边关系比全球主义对美国更有利。
但现实正相反。美国曾经的亲密盟友——法国、埃及、巴基斯坦、阿富汗、墨西哥、土耳其、德国等国家——都在过去三年中悄悄远离华盛顿。
有时,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在最近召开的北约峰会上,媒体捕捉到在白金汉宫的宴会室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与一群欧洲领导人嘲笑特朗普。尽管特鲁多后来迅速改口,称自己与特朗普关系良好,但依旧难掩美国与盟国间不断加大的裂痕。
文章称,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过去几十年,美国人都将自己视为世界中心。不管怎样,其他国家也大多认为美国是巨人,尊敬它、害怕它、以它为榜样。克林顿执政时期的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说,“美国是必不可少的国家。”
当然,现在美国仍然是全球超级大国。但在其日益渐退的影响力下,全球的地缘政治版图正在重塑,美国的两个有力对手——俄罗斯和中国,正提升影响力。许多美国的昔日盟友也正寻求其他帮助。
在巴基斯坦,过去美国被视为其唯一“靠山”,现在巴基斯坦政府从俄罗斯获得军事援助和军队训练,从中国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和贷款。
在美国过去最亲密的中东盟友——埃及,俄罗斯军机可以使用它的军事基地,两国最近还举行了联合空军演习。
在乌克兰,该国期待美国为其提供的军事援助因“通乌门”事件迟迟未能落实。“一旦美国在欧洲的角色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将不可避免地增长,”位于基辅的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瓦迪姆·卡拉塞夫表示。
在法国,美法关系也在倒退,无论是在贸易争端还是伊核问题上,法国总统马克龙都表现出,欧洲应该向中国靠拢,而不是投向美国。马克龙近期访华举动也表明,欧盟对华盛顿信心不足。
此外,美国在战场上的长期盟友——库尔德人也对美国感到愈加失望和担忧。库尔德人承受了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极端分子的冲击,但在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军撤出叙利亚东北部后,他们只得到盟友的“背叛”。而美国也向世界发出信号:美国不再是一个靠谱的盟友。与此同时,库尔德人也在寻求反向通道。早在美军撤出一年多前,库尔德人已与叙利亚和俄罗斯展开谈判,做两手准备。
文章指出,在美国领导力减退的同时,中国正在承担更多,尤其在自由贸易和气候变化等议题上。
例如,在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为中国推进其自由贸易协议铺就道路。同时,过去在气候变化上被视为“落后者”的中国,如今正获得更多国际声誉,成为这项议题的全球领袖。
文章指出,某种程度上看,美国消退的影响力是历史的简单反映:美国不再是那个唯一的、突出的经济和军事强国。
1945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占据全球近半数的GDP。而今,许多国家拥有核武器,美国占全球GDP的15%。中国、巴西、印度、韩国等其他国家都在迅速发展。
但比起历史在其中的作用,特朗普任内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更加速了影响力的衰退。全球主义曾是华盛顿为数不多的不变政策框架之一。但在特朗普上任后,白宫只举办过两场国宴,国务院预算被不断削减,特朗普政府屡屡退出多边协议……
文章还指出,在影响力消退的同时,美国政坛却对此视而不见。白宫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对此避而不谈。特朗普则坚称自己并没有让美国远离世界舞台,而是强调美国在反恐上与他国合作。在他看来,美国的衰退是无稽之谈。在不欢而散的北约峰会后,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是假新闻贬低了他这趟“极为成功的伦敦之行”,北约对美国“只有深深的尊重”。他还哄骗北约盟友加大防御开支,以减少美国的负担。
一些美国前政府官员指出,特朗普的经商背景让他惯用“交易型”外交政策,但这其中存在矛盾与冲突。例如,他退出多边的伊核协议,但他又需要国际支持来向伊朗的地区和核计划施压;他希望借与阿富汗和朝鲜的谈判获得称赞,但这些谈判又未能取得实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