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2日举行的英国大选中,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获得了英国议会下院650个议席中的365个席位,彻底结束了最近十年中多数时候英国存在的“悬浮议会”局面。此次选举也是保守党自1987年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工党则面临1935年以来最严重的失败。
图片来源:《金融时报》网站
尽管保守党和工党在此次大选中都提出了综合性的竞选纲领,但多数人都认为,此次选举的主导性议题仍是脱欧。在这次大选前,漫长的脱欧谈判已经在很长时间里成为英国政府与议会之间的内斗。前任首相特蕾莎•梅提出的脱欧方案,先后三次被议会否决。面对来自议会的强大阻力,梅不得不宣布辞职。也是在此背景下,鲍里斯•约翰逊在党内选举中接任了首相的职位。
约翰逊上台后逐渐展现出其政治强人的特点,他主张无论有没有协议,都要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脱欧。但其“硬脱欧”的倾向很快受到了议会的反击。在这一背景下,约翰逊与欧盟重新协商,并达成了新的脱欧方案。但是,英国国内悬浮议会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尽管约翰逊的脱欧方案已经在议会讨论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即便其主张的脱欧协议最终被批准,分裂的议会仍可能在未来继续挑战政府在2020年过渡期内的一系列决策。此外,还有很多人对约翰逊执政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他只是由16万保守党党员经党内选举而胜出的,并没有经过全国性大选的认可。这两点因素推动了约翰逊在今年10月底决定提前举行大选。
12月12日,带有不同政治倾向的报刊分别为保守党和工党助威(第一行四张图片);12月13日,各大报纸纷纷报道了保守党的大胜(第二行四张图片)。左侧《太阳报》(The Sun)和《每日快报》(Daily Express)偏向于支持保守党,右侧《卫报》(The Guardian)和《每日镜报》(Daily Mirror)则偏向于支持工党。
牛津市中心的一个投票站。
保守党甚至在多个传统上由工党占主导地位的选区中获胜,这表明大量以前支持工党的选民在此次选举中将选票投给了保守党。保守党和工党在此次大选中所采取的不同策略,造就了两党在选举中的巨大差异。
自2016年6月24日脱欧公投结束后,英国国内经历了三年多的讨论,仍然无法在脱欧协议上达成共识。如今,很多英国人已经厌倦了政府与议会之间就脱欧进行的拉锯。即便是一些原本不支持脱欧的民众,到如今也希望约翰逊的脱欧方案在议会得到通过,以尽快结束这一争论。因此,保守党的“把脱欧搞定”(Get Brexit Done)喊出了很多民众的心声。《金融时报》、《每日邮报》等媒体也认为,保守党的竞选口号对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