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0月强劲上涨之后,11月中国外贸复苏势头更劲。根据海关总署7日发布的数据,按美元计价,11月中国外贸进出口4607.2亿美元,增长13.6%。其中,出口增长21.1%,进口增长4.5%。
可以看出,强势出口对中国外贸这份亮眼成绩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21.1%的出口涨幅,远远超过彭博社调查分析师此前12%的预测,也是2018年2月以来录得的最高出口增长纪录。截至11月,中国的出口已经实现连续6个月正增长。
从出口商品类别上看,机电产品为整体出口增长贡献了主要力量。由于海外需求回升,今年1至11月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3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3%,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超过59%。此外,受疫情反复影响,国际社会对医疗器械、个人防护用品和居家办公用品等需求大增,也助推了中国出口增长。1至11月,医疗仪器和器械的出口总额(美元计价)同比增长42.5%;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额增长了31%。
按照美元计价,11月中国进口也实现了较大幅度上涨。路透社分析说,中国国内消费需求上升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振奋了”进口数据。这也表明,中国市场消费复苏的信号已经越来越清晰。
经过多年发展,由中国电商发起的“双十一”购物节愈加成熟,被外界视为衡量中国消费市场的晴雨表。今年疫情之下,“双十一”购物节各大主要电商平台依然拿出了漂亮数据,表明中国强大的内需和数字化创新红利的“强强联合”,正在进一步做大国内市场,这也让跨境电商受益良多。
更重要的是,中国外贸持续恢复,为稳定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提供了重要动力。今年前11个月,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前5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实现增长。其中,中国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的贸易额(美元计价)增长5.6%;同欧盟与美国的贸易额分别增长3.5%和5.8%。
《日本经济新闻》近日撰文称,今年2月,中国出口额占经合组织成员与中国的总出口额14%;从4月开始该比例一直高于20%,超过2015年19%的最高纪录。文章说,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显示全球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正在增强的信号愈加清晰。
此外,有一个数据非常值得关注: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披露的11月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达到52.1%,创2017年9月以来的新高。特别是此前恢复不及预期的小型企业PMI指数也在11月实现0.7个百分点的增长,大中小型企业均处于景气区间,充分说明中国制造业复苏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外贸持续复苏、工业加速恢复、消费市场回暖、就业等基本民生有保障……中国经济复苏的信号越来越清晰,节奏正在明显加快。
正因此,多家国际组织评估中国将是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企业层面的乐观情绪也在不断聚积。近日,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全球首席财务官委员会公布的第四季度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大型跨国企业首席财务官们认为,中国正逐步摆脱新冠疫情阴霾实现经济增长,因而把中国经济展望从第三季度的“稳定”上调至“温和改善”。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10月发布的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将萎缩9.2%。在此背景下,中国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甚至好于预期,凸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体现出全球最大生产制造中心的竞争优势,也有力提振了全球贸易与世界经济复苏的信心。
尽管仍面临着外部不确定性,但中国外贸强势复苏、经济持续向好已经成为市场共识。一个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共同开放、共同发展,成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器”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引擎”。
(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