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在乡村的人来说,夜晚大概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了。人们结束了辛苦劳作,或饮茶聊天,或玩耍嬉戏。
凉风习习,月光皎洁,各种“趣斗”也竞相登场——“托手尾”、“拒脐”、单车斗慢、负重上单车……甚是精彩。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个乡音故事——“斗”。
值班主播/羊城晚报记者 郑紫薇
月亮初升,风儿轻轻,精力过剩的男人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乡场上,耐不住几句话相激,面红耳赤脖颈粗:“托手尾就托手尾!”
“托手尾”就是两人手握一根扁担,摆好架势,发力相抵相抗,谁先软先撤谁输。
三叔是“托手尾”的好手,石匠嘛,天天抡着铁锤凿子,练得一身腱子肉,爆发力棒棒的。三叔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对手,大家起哄:“石匠嘛,当然赢!”
三叔急了:“不是石匠就能赢的,托手尾讲究下盘稳,腰身沉,上身倾。手臂注力连绵不断才有胜算的。”大家又起哄,不早说!说归说,果然谁也斗不过三叔。
“托手尾”输了,不服,要“拒脐”!
“拒脐”,一种是手握扁担头顶在脐部,另一种是扁担头直接顶在脐部。没有粗隆的腹肌,是不敢挑战“拒脐”的。
乡亲们每天田中耕种,河里摸鱼,农闲时扎紧腰带、抄起扁担、踩着单车干搬运,赚几个钱补贴家用,都是精壮庄稼汉。脱掉上衣,个个肌肉饱满,线条鲜明。
两条汉子手握扁担顶在脐部,腕用力、臂使劲、腰顶住,周围加油声、喝彩声两人浑然不闻,彼此满面通红,暗暗运劲,月光照耀下的乡场,“拒脐”的汉子就是两尊活体塑像,散发着野性强悍的光芒。
而观众最多的项目是:“单车”斗慢、“负重”上单车。
那时的单车,是乡亲们的伙伴、战友。把擦得锃锃亮的单车踩到人群大众中,是特有脸面的事儿,围绕着单车,有说不完的话题。
后生仔们在机耕道、田埂上早已练就一身驾驭单车的好本事,四五百斤重的货物稳稳运载是平常事,狭窄的机耕道上互相避让更不稀罕。
三米距离的“斗慢”,考验驾车者的平衡能力,我表兄“老铁哥”是佼佼者。老铁哥,浑身黝黑如铁也,酷爱骑单车,日载蔬菜数百斤,从海边到城里贩卖,风雨无阻。
晚饭之后,却喜欢与一群兄弟“赛车”。老铁哥上车后能“企车”,单车不进、不退、不倒!有时候定定地停在原地三五分钟,别人早过了终点他才往前挪了一点点。
斗“负重”上车,即一只手握车把,一只手托砖头跨上单车,如果没有强大的膂力、娴熟的平衡技巧是完成不了的。
有后生仔,由于把握不好平衡,砖头散落、单车跌倒,引来阵阵哄笑声。
还有比“蜻蜓行”;有比“劈蔗”,劈蔗特刺激,输是要出钱的。买蔗一根,抽签定次序。先削尖蔗根,竖立。先劈者朝甘蔗正中竖劈,过半截为赢。如不能劈过半截,再由对手劈,谁长谁胜。
“劈蔗”确实要“猛醒溜、目色紧”!目光准、出手快,发力沉。不然就只有出钱的份了。赢者大叹甘蔗的鲜甜,我们小屁孩有时能分到一两节,也跟着赞叹甘蔗的鲜甜。
乡村的夜晚,月色朦胧,乡场上乡亲们玩兴正浓。
荷锄归来,牛羊下山,“趣斗”为乡村的夜晚增添了无穷乐趣。
关于乡村,您有哪些故事?不妨述诸文字,我们愿意聆听您的乡音,期待您的来信!
征文要求如下:
1.稿件为纪实性文学作品,以散文随笔为主,紧扣岭南文化,就岭南的人、地、物、事等展开叙述。要求有一定的故事性,接地气、见细节、勿虚饰,祛除说教,真情实感,可读、悦读,有感染力。
2.稿件将同步在羊城晚报《花地·纪实》版、金羊网、羊城派、酱紫FM音频等海外主要华文媒体刊播。
3.即日起征文,稿件每篇1000字以内。只接受电子投稿,发至邮箱:hdjs@ycwb.com,并请以“乡音征文”为邮件主题字样。一经采用,即付稿酬,稿酬从优。
出品人|刘海陵
总统筹|孙爱群
执行|陈桥生 孙朝方 林洁 蒋铮
音频制作|鲁钇山 李春炜 姜雪媛 郑紫薇
文本|陈群歆
封面|李哲元
图片|视觉中国
审签|鲁钇山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