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指出责任分化改革方案》,其中提到中央制定计划生育扶助保障补助国家基础标准,加大政府卫生投入,促进完善生育政策。虽然这一方案只是引导农村和贫困地区家庭少生优生的经济奖励和政策扶持。但这一方案再次引起了社会关于生育问题的讨论。
早前,辽宁、天津、湖北宜昌、新疆石河子、陕西等省市先后出台鼓励生育的福利措施,多位专家也呼吁适时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但与之相反,社会对于“放开生育”的反映没有想象中热烈。生育政策虽然开放,但大部分人考虑的不是“能不能生”,而是“敢不敢生”,陷入“生育焦虑”状态中。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来势汹汹。从国家层面来看,提升生育率是缓解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据联合国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人口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张车伟曾指出,中国的老龄化程度现在还不是特别严重,但老龄化的速度却是全世界最快的,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中国的生育率下降太快。
中国现在为低生育率而感到焦虑,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开放之后,生育率并未明显提升。根据《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显示,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预期发展目标为1.8。但2015年中国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047,在开放二胎的前提下,2017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比2016年减少63万人。尽管二孩出生数量有所增加,但一孩出生数量减少,二者相抵,造成中国总和生育率提升不明显的现状。
从生育率低下的现状可以看出,人们的总体生育意愿并不强烈。而背后的原因,正是由于被频频提起的“生育焦虑”。当前,人们虽然探讨的虽然是生育数量问题,但真正关心的是生育质量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在经济发达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活成本的大大提高、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大,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现代人们生育孩子已经不再简单满足于把孩子养大,而是思考孩子如何更好成长,在社会竞争中先人一步。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每一步都需要不小的经济开支。社会上弥漫着房价焦虑、医疗焦虑、教育焦虑等情绪的事件频频曝光,“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等议论,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妻对生育儿女敬而远之。“不敢生”“生不起”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普遍情绪。
此外,育儿时间成本是生育意愿的另一障碍。众所周知,育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大多数都是双职工家庭,年轻夫妻难以同时兼顾工作和育儿。部分青年夫妻也认识到亲自带孩子的重要性,但迫于生活压力,老人担负起“二孩时代”的带娃主力角色。“责任重、风险高”的带娃压力已经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不堪重负。随着年轻夫妻思想的转变,会选择减少生育来减轻甚至避免这部分压力。
目前,社会生育形势和生育意愿的变化,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面对家庭对生育负担的忧虑,如何化解这种情绪是全社会值得思考的问题。(海外网 介瑾)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