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合作一直是中非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随着中非合作迈入新时代,经贸领域又将迸发怎样的火花?这是中非企业界最为关心的话题。在9月4日举行的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暨第六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上,数百名中非企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憧憬中非经贸合作的美好前景。
■ 分享中国发展经验
基于已有自然资源,非洲如何实现工业化转型?在非洲企业界看来,拥有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的中国,是最好的学习榜样。
卢旺达发展署首席执行官哈蒂杰卡认为,中国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以改革开放政策创新作为引领,进一步开发新技术,由此融入到全球快速发展的国家行列当中。借鉴中国经验,卢旺达要确保政策支持,以保证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机制的有效和透明。
对于非洲企业来说,走进非洲市场的中国企业本身就是中国经验的很好载体。
今年7月,在中南两国元首的共同见证下,北汽南非工厂首车成功下线。北汽集团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自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开启的合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
北京汽车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星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3年来,双方的合作实际并不局限于汽车领域。“正如在这次大会上,非洲企业界提出的发展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人才队伍建设、治理体系建设、加强跟中国企业的合作等四个方面,我们在对非合作当中非常注重相关的经验交流。”
“我们可以从中国学到很多。中国在经济增长、工业化、人力资源开发等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们的学习一直都在进行中,中非正在一起携手向前。”埃及工商会执行秘书长阿拉·伊兹对本报记者说。
■ 把握“一带一路”机遇
作为此次北京峰会的一项重要成果,“一带一路”建设同落实非盟《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非洲各国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更好地对接,这让中非企业家看到了新机遇。
作为参加本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的唯一一家青岛企业,青岛鑫光正集团此前已在非洲多个国家参与厂房、办公楼、工业园等众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本次峰会之后,我们将在埃塞俄比亚、阿尔及利亚快速推进新的合作建厂项目,与更多非洲国家建立合作。”该集团执行总裁张小磊向本报介绍。
几内亚共和国商会驻中国代表处负责人苏坦·巴里在广州从事经贸生意已有10年。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把非洲和中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过去,我主要是将中国商品进口到非洲。我相信,本次峰会之后,非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也会更加容易。”苏坦·巴里告诉本报记者。
期待走进中国的不只有非洲的商品。在中国企业走向非洲的同时,不少非洲企业也将来华投资兴业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目标。
尼日利亚第一银行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传强向本报介绍,这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银行,目前正在筹划在北京设立分行。“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非洲,越来越多非洲企业来到中国,既从事传统的贸易活动,也在尝试在华投资。在华设立分行,正是为在非的中资企业和在华的非洲企业拓展业务提供更好的服务。”
“非洲企业了解非洲市场,中国企业则拥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如果我们可以联合起来,优势互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之下,中非企业之间的合作一定是共赢的。”坦桑尼亚欧洲SADC公司执行总裁阿拉维·沙班·斯瓦布瑞自信地说。
■ 挖掘人力资源“富矿”
丰富的人力资源是非洲得天独厚的一大优势。如何挖掘这座“富矿”,帮助非洲国家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这是中非企业家热议的另一焦点,也是未来合作的一大亮点。
尼日利亚投资促进委员会首席执行官伊万蒂·萨迪库坦言,人才是非洲最重要的资源,要在年轻人身上进一步投资,开发他们的潜力。
对此,中国不吝给予鼎力支持。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了中国助力非洲发展的“八大行动”,其中一项正是实施能力建设行动。
在非洲设立10个鲁班工坊、支持设立中非创新合作中心、为非洲培养1000名精英人才……一系列大力举措赢得非洲企业家的由衷点赞。
安哥拉罗安达公共供水公司执行董事佩德罗·塞巴斯蒂安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感慨,中国带给非洲的帮助太大了。“过去几年,中国一直是安哥拉最大的合作伙伴。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是中国企业进入安哥拉市场,给了我们支持。如今,中国如此重视非洲人才,尤其是非洲青年的培养,这对非洲的未来具有深远意义。”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09月05日第02版 记者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