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在巴黎一家图书商城翻阅图书。
巴黎伽利玛书店的橱窗,展示着新书及读者见面会海报。
巴黎伽利玛书店的部分图书上贴有手写便利贴,为顾客介绍图书内容。本报记者 龚鸣摄
“2018年精选之作”“不可错过的十部小说”“您的心仪之选”“来一场与小说的约会”……每年8月中旬到11月,法国出版界、图书业和媒体界都会掀起一场新书推介的热潮。商店橱窗中、图书商城里、媒体网站上,“文学回归季”是能见度最高的词汇之一,各式新书封面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招贴海报。在这个与开学季同步开启的特殊时节里,五六百本新书得以出版发行,数百场读者见面会在法国各地展开,可谓文学爱好者的狂欢季。
文学回归——
独具特色的文学现象
每年9月,法国龚古尔奖、费米娜奖、雷诺多奖、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等重磅文学奖进入评选阶段,并于11月相继揭晓获奖作品,“文学回归季”便因这一系列文学盛事而轰轰烈烈起来。
“文学回归季”的诞生与这些文学奖项的设立息息相关。1903年,龚古尔文学奖创立,以鼓励文学创作和新人作家。次年,20余位女性学者创立费米娜奖,建立以女性为主导的评委体系。此后,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雷诺多奖、美第奇奖等纷纷成立,奖项之间相互竞争又相辅相成,极大地促进了法国文学的繁荣。伴随着图书市场的蓬勃发展、媒体舆论的广泛影响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从20世纪50年代起,“文学回归季”一词在法国应运而生,成为世界独具特色的文学现象。
“由于最重要的文学奖都在11月揭晓,9月、10月出版的图书能够得到更多关注,所以出版商和书商从8月就开始推选优秀作品,猜测奖项花落谁家。”法国作家、出版人热拉尔·德科尔唐兹告诉记者,这一时期的文学气氛活跃、资源丰富,是出版社和书店营业额上升的重要时期,也是作家打开知名度的重要机会,读者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图书推介内容。
今年的法国“文学回归季”共出版新书567本,主要以小说为主,也有散文、诗歌、随笔和文学评论等各种体裁。除了法语小说外,还有不少翻译而来的外国小说。新书中有94本为作家的处女作,是近十年来的高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学创作的活力。
在新书推介上,出版社各显神通。德科尔唐兹供职的阿尔班·米歇尔出版社是法国十大出版商之一,在今年“文学回归季”推出了70余部新书,其中力推的主打作品有15部。德科尔唐兹介绍,出版社今年为15位作家制作了访谈视频,并与法国250家书店合作,进行视频直播。除了新书推介外,出版商和书店还会在全国各地举办签售会、读书会、作家讲座等活动,让读者和作家面对面交流。
文学阅读——
不可或缺的生活寄托
有一些观点认为“文学回归季”过于商业化,是出版社和书商制造的“营销手段”。在每年推出的五六百本新书中,只有10%能够获得高关注度,其他大都少人问津。“‘文学回归季’是在文学奖集中、文学氛围浓厚和图书出版活跃的大环境下形成的文学潮流。”德科尔唐兹认为,出版商的工作就在于出版和推介图书,文学奖评选更不能以商业化定论,况且图书是否受欢迎不是营销能够决定的,因为舆论和读者拥有最终的话语权。
“每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法国人的目光都在关注文学和图书,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作为雷诺多文学奖获得者,德科尔唐兹看到的不只是图书销量。在“文学回归季”,法国的报纸、电视、广播等都会对文学进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这正是文学的活力所在,也足以看出文学引发的热情。“法国人有赠书的传统,而文学奖获奖小说往往是最佳的圣诞礼物。”德科尔唐兹认为,“文学回归季”的新书几乎都是纸质图书,也是推广纸质阅读的重要契机。
在巴黎伽利玛书店外,玻璃橱窗里摆满了新书和读者见面会的海报,一张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着推荐作品和作家信息。走进店内,暖黄的灯光舒适宜人,不少顾客正在挑选图书。记者注意到,很多书封上贴着手写便利贴,寥寥几语向读者介绍该书的特点。店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新书众多,读者往往难以抉择。店内员工看过书后,写下感触,是一种分享,也可以供读者参考。
当晚,法国年轻作家布朗什·切尔奎利尼的读者见面会在书店一角举办。她的新书从普鲁斯特、福楼拜的作品以及电影、电视剧出发,探讨人的身份、欲望、现实和理想的双重性。体裁类似于读书笔记,意在告诉读者“每个人都可以更接近文学”,引发了现场读者的共鸣。热纳维耶夫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专门把孩子送到朋友家里赶来参加见面会。她对记者说,尽管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了多种可能性,社交媒体让交流更便利,但文学仍旧是不可或缺的寄托,“‘文学回归季’是法国特色,就像一个特殊的节日,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文学推广——
当从青少年教育抓起
“法语就是一种文学的语言,法国有着十分灿烂的文学史,曾经影响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德科尔唐兹认为,正是这一深厚的文学传统,培养了法国人热爱文学、热爱阅读的性格。而法国对文学教育与推广的重视,使得这一传统扎根下来,“文学回归季”也参与其中,成为文学推广的重要助力。
“在法国,文学的热度也不只是这三个月的事情。”德科尔唐兹表示,互联网时代,文学在法国并没有失去其地位和热度。法国每年出版的图书越来越多,出版社和书店常年举办读书会,还有为数众多的文学沙龙、文学出版物和文学评论电视节目。近年来,从1月开启的小规模“文学回归季”也开始受到关注,一大批成名作家选择在冬季发表作品,迎接每年3月举办的巴黎国际图书展。
此外,为实现“人人有书可读”的目标,从2013年开始,法国多家文化机构发起了“每个人的‘文学回归季’”项目,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特殊图书版本。项目得到越来越多出版商的支持,今年有79家出版商加入,共出版328本图书,比2017年多出了40余本。
作为法国文化艺术中心,巴黎的文学氛围尤为浓厚,作家云集、书店林立、图书馆众多,为文学推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法国朋友安东尼告诉记者,法国学校十分重视文学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时期,安东尼就经历过很多文学活动,比如中学生龚古尔奖、春天诗歌节等。据介绍,中学生龚古尔奖以2000多名中学生代表为评委,选出最受学生喜爱的小说;春天诗歌节则组织诗歌朗诵、与诗人通信、诗歌写作比赛等活动,还鼓励学生以诗歌为蓝本创作歌曲、剧本、舞蹈等,锻炼文学创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地铁车厢每年都会贴上春天诗歌节期间的获奖作品,为地铁带来一股充满童真的文学气息。
为了让更多青少年近距离感知文学、亲近文学,从今年开始,巴黎大区推出“发现文学”项目,邀请30名作家到30所中学开设文学课,向青少年讲述写作的体验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学的想象力,让学生了解文学背后的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等背景。此外,巴黎大区还组织50所中学与50家书店合作,为学生提供与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预计未来这些活动的规模将继续扩大。
(本报巴黎电 本报驻法国记者 龚鸣)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2日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