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22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学习的主题是“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会上,对于不同形态的金融,习近平提出了6点要求,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这是在不到两年时间内,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就金融话题进行集体学习。上一次是在2017年4月,当时的主题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对于金融的重要性,中央的各种表述俯拾皆是:十九大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位列三大攻坚战之首;2018年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稳”中,“稳金融”的排序仅次于“稳就业”;2019年初我们写过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是主要内容。甚至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通报中也出现了“金融反腐”。
要理解中央对金融工作的思路,要害在于读懂上周五(22日)会议通稿中的一个关键词。
关键词
不卖关子,这个关键词就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词是首次出现在中央会议的表述当中,是最新提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从2015年首次出现在政治局会议开始,侠客岛就做了多篇解读,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后台搜索关键词。
应该说,在供给侧改革的不同阶段,管理当局对形势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我们知道,在“三期叠加”因素(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作用下,过去一段时间,经济增速出现了下滑,这是内部因素。而当外部环境同时出现变化、面临复杂冲击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更显必要——这一次政治局集体学习就明确提出,“要注重在稳增长的基础上防风险”。
什么意思?防风险仍然是金融的“根本性任务”,但经济不能失速。防风险的基础,是实体经济健康,政策要使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如果经济增长脱离了“合理区间”、失速了,深入存量做静态调整的难度和压力就更大。
经济不失速需要金融支持。会议说的很清楚,二者是“肌体”和“血脉”的关系。血脉不畅,肌体不会健康;肌体如果长期不健康,血脉运行也不会畅快。二者共荣共生。
其实,对于过去金融存在的问题,其实可以用几个方面来概括:一是系统内部有问题,无论是监管不完善还是腐败;二是“脱实向虚”,有效供给不足,向实体经济输血不足。一边有钱,一边需要钱,但血液没有输向真正需要钱的地方,最终表现在其他资产价格上。
但这种问题是不是仅仅因为金融导致的?也不全是。企业效益不好,出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就更加不敢也不想放贷,这是很显而易见的逻辑。
所以,要解决金融问题、或者说解决当下经济中的金融问题,不能光看金融本身。必须跳出部门利益,从更高的层面通盘考虑。
考虑
所谓通盘考虑,就是要放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盘子中去看金融。
“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简单概括就是一句话:金融机构要守土有责。
金融有很多形态、很多类别,覆盖的服务群体不同,风险偏好不同,各自有特点和规律,不能混为一谈,防范应对风险和管理手段也不尽相同。比如银行机构,应该秉持稳健经营的理念,和股票、保险的特点就不一样。这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提出的“6个要”,就是针对不同的金融业态说的——
1、金融体系结构要进行结构调整优化,包括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
2、银行体系要“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并且要“端正发展理念”,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
3、资本市场要“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完善基础性制度,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
4、对于“高质量发展”涵盖的内容,要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包括风投、银行、债券、股票等。
5、金融发展要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
6、明确点到要按照市场规律精准支持的:“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哪些民营企业属于这一行列?需要金融机构准确识别出来。
岛叔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将这6个表述浓缩引述在此,是因为这是中央对金融部门、金融机构的分类要求。金融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外部环境、经济结构调整、预算软约束等),但这6个部分是你的职责。思路清楚,职责明确,出了问题,责任清晰。
在这”6个要“的范畴中,不同的金融业态有各自的职责。
比如银行“嫌贫爱富”、给实体经济输血不足的问题,就需要供给侧改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关键环节是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因为国有银行和小型企业之间存在不匹配,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金融机构风险偏好较低,更愿意将资产投放到国有、大型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投放非常谨慎;因此必须提高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资产负债在金融体系中的占比。
国外也有经验可供借鉴,比如德国和日本的“关系型银行”:银行和企业共荣共生,是长期合作伙伴,企业困难的时候银行帮忙,企业赚钱了银行多收一点,双方合作扛过经济周期。
又如资本市场,任务则是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大家诟病的企业违法成本太低问题必须解决,化解当前股权质押等诸多系统性风险、引导场外资金进入、助力新兴产业的成长、恢复企业和公众的投融资信心也需要健康的资本市场。
要求
此次会议,防范金融风险依然被列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过去一段时间的调整,也是为了把控风险。
风险有多大?来看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新闻发布会上列举的一些数据——
“经过2017年初以来的整顿,银行业总资产的增速已经从15%回落到7%左右,贷款占总资产比重回升至53.9%,“空转资金明显减少”;经济的宏观杠杆率改变了过去年均10多个百分点的增速,2018年趋稳;
过去两年,仅同业交易和表外业务两类高风险资产,就减少了12万亿的规模;不良贷款则处理了3.48万亿元,签订债转股协议金额超过2万亿元;
仅2018年,各地打击违规金融活动中,涉案金额在亿元以上的大案就有887起,总额超过4100亿;2018年一年,非法集资打击了1700多起。”
数据一目了然。从通稿来看,规则、制度、基础设施、反腐是此次集体学习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体现“管住人、看住钱”的特点。
一方面,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金融业综合统计、支付结算机制,是从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使所有资金流动都置于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视野之内”。另一方面,金融领域反腐是从人的层面防化风险。
金融有财富效应强,近亲繁殖隐秘性强特点,相比于行业的高速发展,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很容易滋生腐败。这次集体学习有针对性地提出,“管住人、看住钱、扎牢制度防火墙”,管住金融机构、金融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高中级管理人员。
发布会上,王兆星用“触目惊心的案件”形容中国华融原董事长赖小民一案,“说明金融反腐败斗争任务非常艰巨”。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则在2018年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透露,“有的股东甚至把银行当作自己的提款机,肆意进行不正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已经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
怎么办?机制方面,2018年11月,中纪委向中管金融企业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方面,今年年初,十九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对存在腐败问题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内外部的复杂局面,集体学习的会议上还是提出“金融改革开放”。前面说的“6个要”,就是改革内容,同时不能关起门来,要开放。经济体本身转型升级就要面临重要改革,先易后难,硬骨头多;同样,即便是全球化面临冲击挑战,外部经济体也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要在警惕其问题的同时加大开放。这是很高的要求。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时下正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高水平开放的关键时期,认清金融的本质,正本清源,金融行业方可健康发展。(文/公子无忌、庖丁骑牛)
来源:侠客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