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企业基石药业(苏州)有限公司在港交所上市,目前,该公司已拥有14种在研药物。就在三天前,苏州工业园区另外一家生物医药企业信达生物宣布,该公司与美国礼来公司共同研发的抗癌新药“达伯舒”上市。如今,昔日被称为外资高地的苏州,正在把开放优势转化成创新优势,引领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18年,苏州市进出口总额达到3541.1亿美元,增长1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52.8%。
苏州的开放伴随着外资的进入,开放的深化又带动苏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外企投资已从过去代工厂模式转向研发中心和总部建设。
苏州松下半导体日前宣布设立车载摄像头研发中心,从事图像处理技术、车载摄像头模块和声呐技术研发。从1994年就进入苏州的这家日本松下子公司,目前已成为集研发、生产、设计、销售于一体的区域总部。“苏州要利用开放优势,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和创新中心。”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介绍,目前,在苏州的外企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投入均占到全市的50%以上;153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400多个,外企地区总部超过300家;1500多家大中型外企研发机构成为苏州创新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开发区是苏州对外开放的主要载体。苏州市长李亚平说,苏州一直发挥开发区对外开放主阵地作用,加快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新旧动能转化,推动开放式创新。
2月22日,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日本最大的银行瑞穗银行合作签约,出台苏州(相城)中日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战略规划。根据规划,该产业园将利用瑞穗银行在全球的创新资源推动苏州新兴产业发展。据介绍,苏州累计拥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8家海关特殊监管区,成为全国开放载体最多、功能最优、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苏州各板块对外开放各具特色,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取得明显成效,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连续两年位列全国第一;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已经成为大陆地区台资集聚发展高地;苏州高新区在“一带一路”通道和特色口岸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常熟市紧抓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机遇,先行先试,成效显著。张家港市、太仓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等地在“走出去”、特色产业引进、开放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
依靠开放型经济带动,苏州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力也被激发出来。宝时得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从外贸起家,到给国际公司代工贴牌,如今发展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进行自主研发的世界电动工具行业的知名企业。其自主研发的一款智能机器人割草机,虽然售价高过欧洲大公司同类产品,但依然受到欧洲用户热捧。公司总裁高振东说,正是学习借鉴国际大公司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发展之路,才锻造了公司创新引领的发展路径。目前,宝时得每年平均开发100多个新产品,拥有超过5500件国内外专利,其中创新发明专利达50%以上,专利总量位居江苏制造业专利之首。
《人民日报》(2019年02月28日17版 记者 王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