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于海明正当防卫案,即“昆山反杀案”(图源:视觉中国)
3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表示,“依法支持公民通过正当防卫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也特别提到“昆山反杀案”“赵宇见义勇为案”,通过案件介入指导“昭示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两高”报告力挺“见义勇为”,是对民众关切的及时回应,释放出“不让好人流血又流泪”的强烈信号。
司法机关坚定地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认可。近年来,从“于欢案”“昆山反杀案”到“赵宇见义勇为案”“涞源反杀案”,一例例热点案件屡屡拨动公众的神经。司法机关及时激活正当防卫制度,对案件进行公正地处理,从而让案件回归法律的基本精神,回应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普遍点赞。
随着社会法治化进程加快,公众的法治观念不断提升,对合法权益保护的愈加重视,对公平正义的呼唤更为强烈。而司法机关随顺时势,把公众的关切放在心头,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司法解释中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规划(2018-2023)》,明确提出,要适时出台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处罚原则和见义勇为相关纠纷的法律适用标准,鼓励正当防卫,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气。此后,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发布四个指导性案例,明确了正当防卫的界限标准。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行动,凸显了中国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昭示了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坚强决心。
激活正当防卫展现司法公平正义,不仅使法律给予了人民群众温暖有力的保护,保障了防卫者的正当权益,也是对不法分子的强力震慑。人们“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不再有后顾之忧,社会公平正义也更加有力量。同时,人民群众在关注案件的过程中,获得法治的教育浸润,全民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进程中愈发坚定对法治的信仰。(海外网评论员 孟庆川)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