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娅楠的一双儿女
樊桂芝(中)和女儿们 徐励 摄
王勤功 鲍文锋 摄
姐妹俩 周颖 摄
丁秋丽的母亲 丁秋丽摄
如何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是全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作出的一系列改革部署,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直接体现。
多亏老人来帮忙
■ 郭娅楠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高山镇副镇长
在同事和朋友们的眼里,我是个“女超人”,儿女双全,工作认真,家庭工作两不误。在父母和亲戚眼里,我是个有福的孩子,双方父母都在身边,还全心全意地帮我们照顾孩子,为的是让我和先生安心工作。
我在基层乡镇工作,家到单位单程一小时。为了弥补我自己是独生子女的这个缺憾,我生了两个相差五岁半的孩子,一儿一女凑了个好字。二胎产假休完后,每到工作日,无论雨雪风霜,妈妈和婆婆都会轮流到我家来帮忙照顾外孙女,顺便给外孙做顿午饭,直到我和先生下班回来,她们才回自己家。遇到出差或我俩工作都特别忙的时候,爸爸和公公也会被调动起来帮我们接送孩子。我常常手搭着两位妈妈的肩膀说:“多亏有你们,不然我都不知道该咋办。如今咱们畅妞已经两岁半了,再坚持坚持,等她上了幼儿园,你们就不用这么辛苦地来回跑了。”
相比而言,我确实是幸运的:父母在身边,而且身体健康。周围有的朋友为了给孩子也生个伴儿,放弃了事业,全心带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很多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提出诸多新举措,尤其是围绕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作出了一系列改革部署,直戳上有老下有小的“80后”的痛点,未来每一项措施的落实都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指数。
政府工作报告更为我打开了全新的工作思路。我所在的乡镇地处采煤沉陷区,由政府主导,所有住在这里的群众被安置到了市区及其周边的安置新区。“搬得下、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是上级政府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所以,离开矿山和土地的农民怎么找到就业方式,一直是我的工作重点。我们的“高山大嫂”劳务品牌经过两年的培育如今已基本成型。今年我要借全国两会的东风,把镇里百姓的就业方向侧重在社区养老和托幼这两个点上。我们准备利用村庄安置新区位于市区、近郊的地理区位优势,联合社会力量兴办社区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驿站,同时培养更多擅长照顾幼儿的专业保育人才。
养老思维得改变
■ 樊桂芝 新疆阿拉泰 退休工人
我现在住在养老院,这可不是因为没人管我或儿女不孝才去的,是我自己想住。养老院里,居室干净温暖,一天三顿饭荤素搭配、营养丰富,生活规律。像我这样需特别护理的老人,每天工作人员都会把牙刷放到我手上。每天早上起床,我都告诉自己:“老樊,你又赚了一天好日子。”
75岁以后,我的双眼逐渐从看人模糊到彻底失明。虽说有5个子女,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子女各有各的难处。我与二女儿同住,经济上则由家在伊宁市的小女儿与二女儿共同承担。如果有个什么事,还是得二女儿与二女婿跑前跑后,十几年来,很影响他俩的工作与生活。2014年春天,二女儿做了一个大手术,无法再照料我。保姆换了几个,可都难以坚持24小时照顾我这样失明的老人。一次,女儿去异地短暂住院,暂时让我在养老院呆了3天,这3天改变了我的想法。以前说到养老院,就会想到孤苦伶仃,可到了养老院才知道,现在不仅设施好,服务也好,老人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不寂寞。回来后,我做通两个女儿的工作,坚持去养老院,这一住就是4年。
我觉得,养老,咱老年人自己思想首先要变通。一想到能住这么好的养老院,我就深深地感叹国家现在富强了,一切为民着想,有了好政策,也有了我这么幸福的晚年生活。听女儿说,养老院无论公私都有国家财政资金扶持,所以收费都不高,老人们都能享受到国家的福利。
我现在住的养老院是公建民营,我享受特级服务,除了自己的工资,两个女儿每月再贴补点儿,工作人员把我照料得比住家还舒心。生活能自理的老人一个月才1000多元,很多老人都是试住了几天后就不走了。不是儿女不孝顺,儿女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老人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在这一点上,有些老人别看比我小,可不一定有我想得明白。
老年人,思想也要变通,不能守着老规矩拖累儿女,自己生活也不舒坦。再说,国家给咱们老人这么大的“红包”,为什么不享受啊?我在养老院,虽然眼睛看不见,但身边有很多朋友,每天一起聊天看电视(当然我是“听”电视,听不懂的,他们就给我讲),不再担心影响会子女的工作,每天心里都特畅亮。保健医生每天都会带我到活动室做一会儿运动,舒展一下手脚。大家都夸我,说不像快90岁的人。
徐励整理
社区养老早实现
■ 王勤功 内蒙古通辽市供电局退休干部
老伴走了五六年了。这些年,进入耄耋之年的我把家搬到了女儿家楼下独自居住。在大女儿和儿子的悉心照料下,我的生活过得还算惬意。生活基本能自理的我除外出买菜,其他的事情上不愿意麻烦孩子。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说,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包括社区养老和互助养老等,对此我充满期待。
我和老伴原本居住在小区的4层楼,三居室。老伴走了以后,就剩下我一个人。虽然大女儿的住房与我相隔两栋楼,但我居住的楼层高,上下楼十分不方便。考虑到我的年纪大了,孩子们于是帮我把房子换到了大女儿所住楼房的一楼居住,她住4层。这房子不是新房,经过一番简单装修,我感到很满意。无论大女儿上班还是退休,每天都能来家几趟照料我的生活。
儿子平时工作较忙,家里还有一个瘫痪的老岳母需要照顾,日子过得挺不容易。但他一个星期也会来几趟。去年底,大女儿的身体出了点儿状况,去北京治病,照料我的担子落到了儿子身上。为了让我把猪年春节过好,二女儿特地从外地提前赶回通辽陪我过年。过完了年,二女儿想把我带走和他们夫妻俩一起生活。但我考虑再三,也怕他们那儿的冬天没有通辽的室内暖和,就没跟他们走。好在大女儿正月里就从北京回来了,于是我的生活又恢复了常态。
我好干净,二女儿回来说我好像有洁癖似的。但没办法,这是这么多年的老毛病了,只要自己能动弹,家里就得一尘不染。后来孩子们帮我雇了个小时工,省了我不少事。
年纪越大,越怕麻烦孩子。将来条件好的社区养老或互助养老发展起来,我肯定不拒绝。
鲍文锋整理
两个娃娃自己带
■ 周颖 北京 全职妈妈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6岁半上小学一年级,一个4岁出头上幼儿园小班。两个孩子分别在我36岁和38岁的时候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双方父母的年龄已经完全不适合长时间照顾孩子,先生的工作重心又不在北京,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问题,那就是我不工作,在家照看孩子。
作为两个年龄相近的孩子的母亲,我义不容辞地选择了回归家庭。幸运的是,我先生有担当有责任感,他担负起了赚钱养家的任务。我家的婴幼儿照护问题圆满地解决了,夫妻调和,儿女承欢。我虽然少了很多以往的社会关系,但也因为育儿认识了很多新朋友。闲暇之余,我读书充实自己,还研究儿童心理学并寻找在儿童教育方面有经验的人交流,不断调整和改善教育孩子的理念和办法。我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出去工作不是不可以,但相比把孩子教育成有用的人这件事情上,我更倾向于后者。
有过做全职妈妈经历的人一定知道,全职妈妈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一老一小”问题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部署,我举双手赞成。但我想说的是,解决小朋友照护问题的同时,也请社会要重新认识全职妈妈,身体力行地去体会她们面临的压力和辛苦,不要再用什么“与社会脱节”“家庭妇女”等词汇来描述她们。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本无可厚非,加上生活节奏快、生活成本高,大部分家庭的夫妻双方必须工作养家是社会常态。但是有一部分人为了家庭、为了孩子选择做全职妈妈也不是错误,她们需要社会的理解。
每一个全职妈妈都是无私的,她们在最能证明自己能力的年龄选择回归家庭,选择相夫教子,这是对国家和社会最大的贡献。所以全职妈妈是个值得尊重的神圣职业。
融入社会很要紧
■ 丁秋丽 河南南阳 双丰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对父母,心中充满愧疚。
父母都已70多岁,住在老家乡下,相依为命。我只能在周末时回去探望,给钱他们舍不得花,就多带吃的和营养品,有时为了工作,一个月只能回去一次。父母身体都不好,高血压等疾病缠身,药物从不间断,尤其是每年需要住院调养,这就需要做好长时间的思想工作,他们才勉强同意入院治疗。其实我知道他们一怕花钱,二怕拖累我们。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和工作,到老时却不愿打扰我们,生怕影响我们的生活。好在我还有兄弟姐妹,父母住院期间,大家轮流照看。这期间,我看到病房里的独生子女家庭真不容易,生病花钱还在其次,带着小孩在医院照顾老人,几天几夜,熬得坐椅子上都能睡着。看得我几欲落泪。
平时和父母聊天时,我时常感觉到他们的晚年生活很无聊、乏味。可是我的工作时常要加班,少能时常陪伴他们。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真正把老人放在心上,我给他俩买了智能手机,还抽出空闲教他们学会用微信发朋友圈、网上购物,让他们也能融入当下社会。
在我的倡议下,微信亲友群建立了,我们兄弟姐妹,加上父母的姊妹,群里从早到晚都热闹欢腾,有说有笑,有弹有跳,叽叽喳喳,嘻嘻哈哈,消除了地域隔阂,缩短了年龄差距,点亮了生活光彩,拉近了众亲戚们因为工作忙碌、照顾家庭、孩子等日渐疏远的感情。尤其是父母接受了新科技成果,感受到了孩子们仿佛就在身边,享受着珍贵的亲情,更感受到了欣喜、安静和满足。
我时不时地遐想,当我老去的时候,若想老有所为,70岁以上老人也能开网店或小型实体店,像免费坐公交车一样,予以免税,或给予无息贷款支持。这样的自我养老,自信自尊,自立自强,既能接触社会,又可以减轻儿女负担。
我还希望地方财政若可,老年公寓低价甚至低于市场价让老人入驻。现在的老年公寓多是民间力量所建,规模小,条件一般,不吸引人,也不成熟。我更期待国家多多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等公益事业,让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参加书法班、绘画班、舞蹈队,老有所寄,老有所享,多好啊!
鲁钊 整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03月14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