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美国伊利诺伊州北奈尔斯高中中文班40多名学生回信,解答他们来信中提出的问题,并勉励学生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
习近平在信里,耐心回答了美国年轻人提出的各种问题,像朋友一样坦诚相待。比如,在谈及作为中国国家主席的工作、生活和个人爱好时,习近平说,他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很累,但很愉快。他对哲学、历史、文学、文化、音乐、体育等都有浓厚兴趣,很多爱好都是从中学时代就养成了;对于是否喜欢美国这一问题,习近平说,他曾多次访问美国,对那里优美的风光、热情的人民、多元的文化留下深刻印象,也结交了很多美国朋友,包括美国青年朋友。
同时,习近平在回信中称赞北奈尔斯高中生的汉语书写工整、用词规范,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中文,并表示青年一代是中美友好的未来,希望他们为增进中美人民友谊作出贡献。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位大国领导人对青年一代不断增进中美友谊的殷切期待。正因此,北奈尔斯高中师生们纷纷表示,从这封回信中感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当然,这也是一封促进中美民间交流的亲笔函。“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国家交往的基础,归根结底是民众之间的交往与理解,交往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各自民众的福祉。民间交往越充分、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形成推动政府采取友好政策的民意基础,国家间保持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大方向就越不可能发生改变。
中美建交40年来,从乒乓外交创造“小球推动大球”的传奇,到双方互派公派留学生;从NBA等体育明星走入中国中小学课堂,到孔子学院向美国民众教授汉语、介绍中华文化,中美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地方等众多领域的广泛深入交流,为两国关系发展发挥了“粘合剂”和“推进器”作用。
习近平主席曾强调,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地基,并寄语青年一代传承中美友好事业。在此前访美时,习近平曾到访当地中学,并邀请美国学生来中国访问。在这次回信中,习近平又指出“青年一代是中美友好的未来”,展现了他对中美未来以及两国民众福祉的高度重视。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美作为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发达国家,彼此利益碰撞和摩擦增多,两国关系也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和变化。开放的中国人对美国越来越了解,而美国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印象仍然停留在美国媒体的有色眼镜里。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发挥中美人文交流的作用,而不是用“关门”、“驱赶”等逆潮流的措施来阻断两国民间交往。不断促进双边各领域往来,特别是促进青年一代之间的交往了解,才是驱散两国间的猜忌摩擦、实现互利双赢、共担全球责任的关键动力。
在回信的最后,习主席对美国学生们发出了邀请:“百闻不如一见,欢迎你们有机会来中国看看。”事实上,只要愿意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愿意为增进中美理解与互信做点事情的人士,中国都欢迎他们来走一走,看一看!(国际锐评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