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4月29日电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双双跃升世界首位,在国际能源舞台上的影响力与话语权进一步提升。”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下称电规总院)4月29日发布《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9》(下称《报告》)表示。
40年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双双跃升世界首位,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生产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能源科技创新日新月异,一大批技术成果开始领跑国际;能源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探索中前行,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大幅增强。
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李冶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消费结构显著优化,整个能源行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据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谢秋野介绍,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速延续反弹态势、能源消费结构显著优化。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6.4亿吨标煤,同比增3.3%,增速创5年来新高;其中电力消费增速7年来最快。2018年我国能源生产总体稳中有升,达到37.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0%,创7年来新高。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能源消费将延续清洁化、高效化趋势,消费总量呈低速增长,清洁能源比例继续提高,交通与建筑用能依然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提高;煤炭消费量将略有减少,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下降;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稳定。
《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在各有关国家政府、企业和智库的共同努力下,各国在能源领域的政策沟通不断深化、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加强、能源贸易畅通水平不断提升,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能源项目顺利落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各国人民收获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可以说,能源合作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将“一带一路”共同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生动实践。
去年,“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在苏州召开,中国与17个国家共同发布了《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宣言》,同意在2019年正式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七届部长级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能源合作第一次技术交流会相继在北京召开,就国际能源领域的合作共赢达成多项共识。
2018年中俄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启动最大核能合作项目。作为我国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俄罗斯进口量占我国原油总进口量的比例升至15%;同时天然气合作结出硕果,我国用上了北极气。
中美作为全球第一、第二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近期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两国企业在油气勘探、LNG管道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老挝合作加强。中国政府首次协助“一带一路”国家编制国家级电力规划——“老挝电力规划研究”完成并通过验收;中国和埃塞俄比亚能源合作深化,相继建成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石油天然气项目、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直流联网输电线路工程、埃塞俄比亚首座垃圾发电厂。
中芬能源合作务实促进先进能源技术引进来,服务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中芬能源合作平台正式建立,首批能源合作示范项目正式公布,未来中芬将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进程中继续携手共进。(海外网 张琪)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