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难舍故园情:华侨华人添笔民族复兴蓝图
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 (马秀秀)“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对祖(籍)国及家乡的经济、民生、教育等各方面发展持续关心济助,尽显桑梓情深。
面对祖(籍)国建设发展之需要,华侨华人乐于“雪中送炭”。
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不少华侨华人回归故土。“父亲想把我们送回来,参加新中国建设。”印尼归侨摄影家翁乃强和两个哥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年间,相继回国。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急需资金、技术和发展经验。华侨华人率先进入中国,在各领域或投资或捐助,参与祖(籍)国建设发展。
40年前,深圳还只是一片荒凉的小渔村。由泰籍华人创办的正大集团联手美国康地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在深圳成立了正大康地公司,并于1981年取得深圳市外商投资0001号营业执照,成为第一家在华投资的外商企业。
为振兴中国内地旅游业,华人“船王”包玉刚在北京捐资建设国际级酒店;秉持“教育强国”理念,他又创办宁波大学、设立留学生奖学金、建立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侨商投资占中国引进外资的60%以上;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为国内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累计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下同),涉及教育、医疗、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
资料图:第九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姬东 摄
每逢祖(籍)国盛事,华侨华人从不缺席。
北京申奥成功后,来自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多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捐赠9.4亿元,建造了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在巴西圣保罗,一位母亲拉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给工作人员递上了三人捐款,她说捐款包括肚子里小宝宝一份,“我希望他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与祖(籍)国血脉相连。”
在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过程中,海外华媒通过发出倡议、海外华侨华人通过举办签名活动等,呼吁各界大力支持;随着冬奥申办成功,海外华人倡议再捐奥运标志建筑。
同为中华儿女,同胞有难之时,华侨华人始终守望相助。
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骤临巴蜀大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海外华侨华人自发为同胞守夜祈祷、踊跃捐款。
据不完全统计,汶川地震后,侨胞通过各种途径捐赠款物合计13亿元。时任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李海峰提到,侨胞捐赠反应之快、规模之大、所捐款项之多,均创华侨华人赈灾史上新纪录。
2016年,中国多省市遭遇暴雨,28省遭受水灾。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对灾情密切关注,通过电话、“侨爱”QQ群、微信群等询问家乡灾情,并纷纷组织募捐救援活动。
留守华夏根脉、企盼民族复兴,华侨华人同样以“梦”为马。
虽身处海外,华侨华人时刻挂念祖(籍)国统一。《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之际,广大侨胞纷纷表示,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
连日来,香港局势引发海外华侨华人广泛关注。侨团侨领、华文媒体纷纷谴责乱港暴徒行径,呼吁止暴制乱,共同守护香港的法治与安宁。
资料图:加拿大大多伦多地区侨社代表发言,呼吁广大华侨华人团结一致,维护香港繁荣稳定。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海外华侨华人素来注重对中华文化及传统美德的教育及传承。在拥护祖(籍)国和平统一、参与家乡建设发展等方面,华裔新生代正持续发力。
如今,中国形象的塑造与每一位海外中华儿女息息相关,越来越多的侨胞从点滴做起,树立大国侨民形象。从亲身实践到接力传承,海外华侨华人正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力量,添笔民族复兴蓝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