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微信、支付宝,这些软件已然占据了现代年轻人的主要社交阵地。而随着短视频大热," 无图无真相 " 已被视频所迭代更新。那么,当遇到纠纷需要打官司的时候,这类电子证据能否成为 " 呈堂证供 "?
5 月 1 日起,更多电子数据将可正式成为打官司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12 月 26 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 <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 的决定》将于 2020 年 5 月 1 日起生效,决定进一步细化并扩大了电子数据的范围。连日来,记者围绕电子数据进行了多方走访。
【新规】重要的聊天记录别删!这个规定 5 月 1 日起实施
" 朋友,最近手头紧,能不能借 1 万块我想买个新手机 ?"
" 好,微信转给你!"
信息化的发展,让人们的一言一行越来越被记录,越来越 " 雁过留痕 "。一旦发生纠纷,电子数据让事实变得有据可查。那么,哪些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据提交到法院 ?
2019 年 12 月 26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将自 2020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其中细化了电子数据的种类,包括 5 大类各种形式:
( 一 ) 网页、博客、微博客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 二 ) 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 三 ) 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 四 ) 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 五 ) 其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
这就意味着,自 5 月 1 日起,上述电子数据均可以正式作为打官司的证据啦!
【案例】电子数据到底有多管用 ? 借钱不还、房屋买卖纠纷等都可以使用
电子数据到底有多管用?连日来,记者从郑州市多家法院获悉了几例庭审过程中应用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案例。这些案例与普通市民的生活可以说是息息相关。
案例 1:公司经营不善微信通知解雇你?刚好拿来作证据
陈女士去年 4 月到郑州市二七区一家公司上班,签了一年的合约,然而同年 9 月 26 日,公司通过微信通知员工,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无法继续经营,宣布停止运营,工资延期发放。随后,陈女士起诉到法院,要求公司发放拖欠工资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当时,陈女士提交的证据中,除了常规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通知书、劳工合同等,还包括一份微信记录。
最终,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认为这些具备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予以采信。今年 4 月初,法院一审判决公司支付陈女士工资 3000 元、经济补偿金 3456.04 元。
案例 2:借款不还 ? 记得保存转账记录、催还款记录
传统的借款,大家大多使用纸质版的借条、收条,通过签字、" 按手印 " 等方式来保证权益。这些也是打官司过程中常见的证据之一。如今,不论是银行卡转账还是微信、支付宝转账,一笔一笔记录得清清楚楚。
冯先生手头紧张,跟张先生借了 3 万元。2019 年 10 月 11 日、12 日,张先生分两笔,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冯先生转了共计 3 万元。
过了两个月,见冯先生没有及时还款,张先生请他补了一张借条,载明从张先生处借到现金转账人民币叁万元整,并约定日利率以及本息归还的时间。
到了约定时间,冯先生依然没有还钱,今年 3 月初,张先生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除了借条,微信记录也是重要的证据之一,包括转账记录以及催款对话记录等。
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向原告借款 3 万元未偿还事实清楚,由《借条》及微信转账记录为证,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成立。一审判决被告偿还原告借款本金 3 万元及利息。
案例 3:户口未及时迁到郑州,二手房交易 " 黄 " 了,谁之过 ?
二手房买卖,涉及环节众多,一旦出现纠纷,导致合同无法再继续履行,违约责任谁来承担就成为争议焦点。因此,部分中介在二手房买卖过程中,会拉个群,让买卖双方有啥情况都及时在群里沟通。
郑州市民陈女士有一套住房想要出手,通过中介,找到了买主薛女士。不过,薛女士是通过人才引进刚从外地来到郑州,户口正在办理过程中,双方遂约定了相关二手房买卖的事宜。
不过,到了双方约定的网签时间,薛女士的户口还没有办好。对此,陈女士认为,买方已经构成违约,合同不再履行,并需要支付违约金。
随后,双方就此打起了官司,微信群的聊天记录也作为证据予以提交。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认为,双方约定的网签手续办理条件成就时,原告仍不具备郑州市现行住房限购政策规定的购房条件,客观上导致双方无法及时办理网签手续,虽然最后也预约了网签,但办理时间已经超出合同约定将近两个月,在此期间原告也未与被告就网签时间进行协商变更,因此被告行使合同约定的解除权,要求解除双方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并无不当,法院予以支持。一审判决购房合同解除,薛女士支付违约金 3 万。
双方均上诉,今年 2 月 28 日,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释疑 1】以前电子数据也能当证据,此次修改目的是啥 ?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法院以往的审判过程中,微信聊天记录、短信、电子交易记录等已经可以作为证据,此次修改的意义是啥?22 日,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律师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大成 ( 郑州 ) 律师事务所主任李煦燕。
李煦燕介绍,电子数据是 2012 年《民事诉讼法》增加的一种新的证据形式;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于电子数据的含义作了原则性、概括性规定。
为解决审判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此次《修改决定》对电子数据范围作出比较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当事人提供和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保全电子数据的要求和电子数据审查判断规则,完善了电子数据证据规则体系。对于扩展证据收集途径、统一法律适用标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具有积极意义。
【释疑 2】修改后,哪类案件相对更加受益 ?
李煦燕表示,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推进,人们的行为方式逐步从 " 线下 " 向 " 线上 " 转变,诉讼中的证据越来越多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呈现,尤其是因个人民间借贷、网络借贷、网络购物等引发的纠纷中,电子数据的应用较为频繁,且多数情况下,当事人能够提供的证据仅限于微信聊天记录、网络转账等电子数据。因此,电子数据如何提取以及如何作为证据使用,对当事人证明案件事实、维护合法权益,尤为重要。
【服务】电子数据这么有用,平常咋保存 ?
不过,使用电子数据当证据,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此前就有一女士仅拿一张微信转账截图去打官司索要欠款被法院驳回的事件。对此,22 日下午,记者联系了河南继春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波,请他为大家支招。
" 即将实施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当事人以电子数据作为证据的,应当提供原件。电子数据的制作者制作的与原件一致的副本,或者直接来源于电子数据的打印件或其他可以显示、识别的输出介质,视为电子数据的原件。" 张波说,比如微信记录能否作为呈堂证供,取决于两个前提。第一是要能够证明微信使用人就是当事人双方,因为微信并非实名制;第二要保证微信记录的完整性,因为微信证据为生活化的片段式记录,如果不完整可能导致断章取义,法庭也不会采纳。
张波提醒,一旦有金钱往来,微信记录必须保存原始记录,仅有截屏会无法证明真实性,转账记录、重要对话等要注意保留,不要随意删除。" 第一明确对方身份;第二明确用途,备注要注明转账用途;第三保留记录。此外,还可以辅助电话录音、短信催款、借条明确等证据,形成相互补充印证的证据链条。"
来源:大河报 · 大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