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电 (梁晓辉 黄钰钦)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29日闭幕,全会事关中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制定,备受各方关注,全会发表的公报也成为外界集中观察中国走向的一扇窗口。
在这篇全文六千余字的公报中,“开放”一词被提及十余次,不仅出现于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十三五”时期的历史成就部分,更贯穿中国“十四五”规划这一“小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大目标的制定,被认为是中国开放决心的又一次集中宣示。
如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时,公报说,中央政治局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在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就部分,公报指出,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
“开放可以说是中国发展的一项鲜明标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认为,中国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近些年,从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一再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到一系列具体开放成果不断落地,中国一直在开放中发展自己、贡献世界。
“十三五”时期,中国致力于构建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从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容到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从实施外商投资法到不断扩大金融开放,从开创进博会到举办服贸会……中国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已成为各方普遍观感。
展望未来,“开放”依然被置于中国发展的显著位置,贯穿“大远景”和“小目标”。
——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包括“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
——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依然包括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公报还用单独一段的篇幅谈及“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在中国发展的两个目标中“开放”被显著提及,显示出扩大开放仍将是中国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于自身和世界,都有积极意义。
“中国一直将自己置于‘世界之中国’制定政策,尤其是在不确定性增加的‘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坚定开放将给世界继续注入稳定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说,尤其是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的当下世界,全会显著提及开放,显示出中国仍在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这与中国一直以来的立场是一致的”。
公报还显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全会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高飞认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体现,而非相反。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意味着未来中国在与世界的合作中,自身的市场要素将变成一个显著优势。而过去,中国更为明显的是劳动力优势。
“但不变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对于世界将继续意味着更多的机遇。”高飞指出,正如习近平本月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所说:“我们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