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中国新闻  >> 查看详情

【今日广东·乡音】芦洲飞桥

2021-04-22 15:33:53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9705次)

惠州东江边有一个四面环水的小镇,名叫芦洲。镇上田野开阔,风景绝佳。因为交通不便,镇上的几个村子往来很少,甚至方言都有所不同,正所谓“十里不同音”。如今,一座大桥正在镇上修建,相信以后定会越来越好。

酱紫FM出品

请点击链接收听音频:https://mp.weixin.qq.com/s/G_sUi6HJ4SgTCDkPGMimRw

主播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陈亮 实习生崔晓君

回乡下看望婆婆。婆婆八十多岁,多是我们吃完饭,她还在那里慢慢吃。骨头煲完汤,我们都不吃,婆婆却一定要啃干净上面的少少肉。“卖了,卖了……”丈夫一直这么对她说。但婆婆不理,自顾低头吃。

丈夫的家乡是在惠州东江边一个四面环水的小镇。一处有山有水、有开阔田野的地方。其实,那里可以说是东江上的一个“岛”,名叫芦洲。

芦洲镇古建筑。图/惠州日报

从地名就能想象到以前的荒芜吧?林姓是这小镇上最大的姓,聚居的村子叫青塘村,也是这一带最大的村子,在江的南面。东、西、北边相距几公里处都有几个小的村子。

去年过年时,听到邻居的小孩用普通话跟我家侄子交流,我觉得好奇怪。邻居平时不过是在江对面那个村里工作、生活,离得并不远。问了丈夫我才知道,他们村的人说话跟相邻的村子并不同,语音区别很大。我很惊讶,相差不过三五公里,便是另一个语言体系?不过他们村的话,别村的人虽不会说,大部分人倒也能听得懂。

嫁到这里二十几年,我每年跟丈夫回乡几次。这里的生活习惯和过节礼数,我觉得似客家人。惠州的确有很多客家人聚居。而丈夫一再否认。

新祠堂建好时,我去参观,才知道他们这里开村的是一对夫妻,当年由福建经海路入广东,再走到现时的芦洲落了脚,生了十个儿子,从此在这里开枝散叶。

芦洲四面环水,交通极其不方便。多数人现在出入惠州市区时,还要靠渡船过江。多年前,在东边最窄水面的地方架了一座桥,但那边靠山,出入的人很少。

我觉得,芦洲的地理位置偏僻,与外界交流少,地方闭塞,所以贫穷。外来人员也少。所以这里的语言经过几百年、好多代人,至今也没大变化,还保留着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村的一套独特语系。

丈夫说,他们的语言有点似潮汕话。因为祖上由福建入广东,经过潮汕,当年先人也不知在那停留了多久,再分枝到东江边。这是有些道理。

但我一直听不懂这里的话,好在大家用普通话交流也没问题。改革开放后,村里走出去打工上学的人多了,经常是我对老一辈人讲普通话,而年轻一辈的人主动跟我讲广州话。但我还是留意到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比如丈夫说的“卖了”,我知道其实就是“不要了”的意思,还有“呷呗”就是“吃饭”。

现在,家乡正在建设通往惠州的另一座大桥。相信不久的将来,芦洲会迎来飞速发展。虽然,现时的家乡同我初嫁到的时候,已经变化很大,比如有了水泥村道,村民也有大部分建起新楼房,但我能想象得到,交通方便后,肯定还会有崭新模样呈现。

来源|羊城晚报2021年04月18日A08版

文字 |谢少芳

编辑 | 木言

校对 | 朱晓明

审签| 周乐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