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要求。
全国公安机关广大民警特别是公安科技工作者一致表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勇担使命、奋发有为,始终坚持科技兴警战略,将科技创新放在公安科技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公安科技创新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公安科技事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公安部第二研究所所长刘耀在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公安科技工作者,刘耀深感荣幸,也备受鼓舞。
“当前犯罪形势发生了新变化,给公安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但科技兴警的根本战略不能变,依靠科技手段打击犯罪的思路不能动摇。科技创新不仅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处于核心位置,更是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的核心手段。”刘耀表示,面对犯罪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挑战,要不断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提升打击犯罪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服务侦查破案、法庭诉讼的能力,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使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考验;要大力加强公安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
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公安高校在公安科技创新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光表示,构建公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体系、新格局,特别要着重加强在校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培育、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承担的各级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大力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应用创新大赛等各类科研活动和学术论坛等,有效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公安高校真正发挥出公安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
“我从事刑事技术工作近30年,深刻感受到国家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视,为适应当前公安工作需要,特别是新型犯罪现场的勘查和物证检验工作的需要,狠抓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之举。”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政委、主任法医师石蓉认为。
石蓉建议充分依托刑侦大讲堂、小课堂、送教上门、专业培训、实战比武等载体,以实战为导向,培养主动融入案件侦查的积极性,以战代训,提升刑侦技术民警的综合能力,培养一批能够主动适应打击犯罪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和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刑侦技术专业人才。
科技是“国之利器”,也是“强警利器”,是推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技信息化为公安机关维护政治大局稳定、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打击防范违法犯罪、管理服务大众民生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实现公安科技信息领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浙江省公安厅科技信息化局副局长许宁表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公安科技信息化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业务引领、数据赋能、人才培养,让基层、群众充分感受到科技信息化带来的红利。
山东省威海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王广跃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威海市公安机关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科技创新摆在公安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大数据强警战略,打造数字警务,建设智慧公安。同时,要加强警务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通过开展警务创新大赛、数据建模大赛、警企警校联合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提升公安领域专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从社会治理、群众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源头活水’,社会治安大局安全平稳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科技信息科民警石磊表示,十堰公安将着重依托警务大数据中心,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小区、社会治安防控实战应用等平台建设,运用智能预警、移动App等创新技术,开展新一代警综平台、公安信息网和大数据安全访问平台建设,织牢守护百姓安全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