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0日晚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
这通电话,放在历史的维度看,意义非凡12次。
作为亚欧大陆两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稳定性力量,也是东西方的两个大国,何以保持关系的顺利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用16个字,说清了。
谭主对话前驻德大使史明德
这次通话,距离中德领导人上次线上沟通,不过两个月。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提到:
去年以来,我们保持频密高效交流,为中德、中欧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也体现出中德两国的高度互信。
频密,是量;高效,是质;引领的,是高度互信。
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疫情等全球危机之下,中德两个大国,展现了责任和担当。
谭主梳理了自去年以来中德领导人的云端会面,共计10次。
谭主最先想到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一个词:相互依赖。
去年上半年,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中德一直在谈的,都是抗疫。
春节打来的第一通电话,默克尔就表示德方愿向中方提供支持和协助。3月的第二通电话,中国说的词是铭记在心,表示对德国疫情感同身受。
力所能及,互帮互助。作为全球主要的制造业国家,产业链深度铆合的中德,合力抗疫的同时,还稳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身体力行,不独善其身,而兼济天下。
与全人类命运相关的,除了疫情,还有气候变化今年以来,中德领导人交流,次次提及。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默克尔在今年4月承诺,2030年之前,德国将彻底弃煤,转而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
行动路线清晰,关键时刻对表。更关键的是,谭主发现,中德领导人今年线上沟通有一个共同特点:沟通之前,总会有美国搅局的黑手浮现。
今年6月的G7峰会用了一半的时间讨论中国。一个月后,中法德三国领导人云端聚首。美国,屡搅屡败。
会晤后不久,《外交政策》就评论道,欧洲要想保持自己的开放根基,最关键的是展现出竞争力、赢得独立性,与中国加深合作是途径之一。
中德高度互信,正是来自双方领导人的战略引领。从2014年到2019年,习近平主席和默克尔总理,平均每年都至少见面一次。这次通话中,习近平主席也专门提到:
总理女士积极致力于推动德国和欧洲对华务实合作和友好交往,我对此高度赞赏。
每次访华,除了访问首都北京之外,默克尔都会走访另一座中国城市。上海、南京、西安、广州、天津、成都、合肥、沈阳、杭州、深圳、武汉,默克尔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大江南北。
这也让谭主想起了一个细节:
2012年,欧盟委员会曾对中国光伏产业发起反倾销调查。当时,欧盟市场占据中国光伏出口市场的60%。
领导人引领,彼此互信。
中德,找到了务实互惠
最近两次通话,习近平主席都提到同一个词:韧性希望同中方加强疫苗合作。
去年,最早一批获世卫组织批准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BNT162b2就是中德医药企业共同合作的成果。今年,中国的制药企业还接管了德国拜耳集团的一个生产工厂,专门用于生产新冠疫苗。
抗疫的强心剂,中德共同注入。
中德抗疫合作“之最”
不仅高速增长,而且相对平衡,有一个细节:中国对德国出口商品总值同比增加21.6%。
究其原因,正是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
用金玲的话来说,这种互补性体现在中国的市场潜力、劳动力优势与德国制造能力、技术优势互补。
现在,互补正在升级
不久前,20个德资项目刚刚落户苏州太仓高新区,其中就有中德的绿色低碳合作园区。太仓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郁颖珠告诉谭主:
“太仓高新区和德国企业已经合作了28年,接触的企业从最初的制造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研发型、创新型。要知道德企本身技术过硬,投资选择非常严谨,但园区内80%以上的德国企业都继续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
德国企业,实实在在从中国获益。而中德的合作共赢。这座“亭子”在苏州与康斯坦茨结交为友好城市前不久建造,落成时,康斯坦茨的《南部邮报》特地为此发表了题为《坚不可摧的友谊》的文章。
两国, 超越了传统利益的范畴,建立的是共存互鉴的合作关系。康斯坦茨,还有一个特殊的标签——二战时期为数不多躲过轰炸的德国城市。对此,金玲分享了中德友好合作的历史原因:
“从历史层面来说,德国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中国对于国家遭受战争侵略的深切体会,让双方都深感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成就了中德彼此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务实合作。 ”
中德务实合作,称得上典范意义,也正在凸显。
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特别提到:
希望德方推动欧盟坚持正确对华政策,客观看待差异,理性处理分歧,推动中欧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默克尔也在通话中提到:
左右。
中德16个字相处之道,同样也是中欧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不久前就刊发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了关键“”不仅还。
只不过最近,欧洲国家却出现了一些杂音。有人声称,对华合作要划出所谓红线,中国要遵守所谓“规则”对中国的制裁。
被带了节奏,也没了主见,伤害的只能是自己。了对当前阿富汗局势的看法,还表示:
美国仓促撤军、不管不顾欧洲盟友的一幕,几乎彻底敲碎,要求德国无限制打开国门,接收来自阿富汗的难民。
欧洲,再次被美国裹挟。实际上,回望这些年欧洲发生的危机,几乎大都是美国做局,欧洲承受。王朔告诉谭主:
“不论美欧走近走远,一个既定的事实是,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美国想再把对华关系的套路移植到中欧身上,已经行不通了。
去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主题还是“西方缺失”的原则,又何尝不是对美国的一种提醒:作为大国,要在多边主义的框架下真正承担责任。
说起大国,谭主最近在看刚刚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书中有一节论述的就是大国关系,其中有句话,耐人寻味。
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
从这个角度看,中德领导人这通继往开来的电话,值得一些国家再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