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高新沙泵站。(受訪者供圖)
(大公文匯網 記者 李紫妍 廣州報道)今天(30日)上午,國家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國家水網骨幹工程和重要水利基礎設施——廣東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珠三角工程」)正式全線通水,較原計劃提前半年實現「西水東調」。這改變了珠三角地區多城市單一供水格局,將解決廣州南沙、深圳、東莞等城市的生產生活缺水問題,為香港、廣州番禺、佛山順德等地提供應急備用水源,並逐步退還東江流域生態用水,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生態安全。在新一輪對港供水協議下,珠三角工程通水後,將在原有供水規模基礎上,為港新增每秒10立方米的備用水源。
工程於2019年5月全面開工,建設歷時4年半,較原計劃提前半年建成通水。(受訪者供圖)
珠三角工程西起廣東佛山順德西江幹流鯉魚洲,東至深圳公明水庫,輸水線路全長113.2千米,由一條幹線、兩條分幹線、一條支線、三座泵站和四座調蓄水庫組成,以地下深層輸水隧洞形式穿越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群,總投資約354億元。其中,工程抵達深圳交水點「公明水庫」後,通過新建聯網工程銜接至深圳清林徑水庫,再在深圳水庫與「東深供水工程」匯合,繼而連通香港,作應急備用水源用。
工程採用深埋盾構輸水型式,在地下40-60米處布設輸水管道,難度極大。(受訪者供圖)
珠三角工程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規模最大、輸水線路最長、受水區範圍最廣的引調水工程,也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長距離有壓調水工程。由於線路同時穿越水文、地質條件複雜的珠江口,和建築人口密集的珠三角核心城市群,為保障地面城市運行和淺層地下空間的利用,珠三角工程採用深埋盾構輸水型式,在地下40~60米處布設輸水管道,是一般地鐵施工深度的三倍左右,與傳統明渠輸水方式方式相比,節約了近2萬畝土地資源,為大灣區未來未來發展地鐵、通信、電力、管廊等市政建設預留淺層地下空間。
珠三角水資源配置工程鯉魚洲泵站。(受訪者供圖)
據了解,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常住人口8600多萬、GDP約13萬億元,珠三角工程設計年供水量17.08億立方米,通水後將惠及沿線超3200萬人口,可支撐約1.7萬億元GDP的需水量,並為大灣區多城市構建雙水源供水格局,逐步退還東江流域生態用水,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為大灣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戰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