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福州  >> 查看详情

多处重点文物陆续修缮 非遗四级保护体系日趋健全 福州文化遗产保护结硕果

2020-06-17 21:51:02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12706次)

13日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历史悠久的福州拥有众多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福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福州古厝〉序》精神指引下,稳步前行,取得丰硕成果,广大市民则成为福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福清一都镇百年名寨东关寨。

 

琅岐肩头戏亮相2018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

名城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1986年,福州成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5年,为加强福州文化遗产的保护,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成立。经过多年努力,福州目前基本完成名城范围内19个历史地段保护规划的编制,完成六城区内6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的编制,基本形成涵盖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特色街区、历史建筑群、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等在内的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名城保护体系。

自去年《〈福州古厝〉序》重刊以来,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更是紧锣密鼓地展开。在考古方面,市考古队开展了罗源铁香炉水库、地铁2号延长线等15项配合重大基建项目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一年来,全市共补充推荐11处文物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不可移动文物6处。

至此,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达到历史新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1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52处。

多处重点文物陆续修缮

近年,福州启动多个重点文物修缮工程。去年11月,我市启动实施新一轮福州古厝保护提升行动,其中修复一批重点文物是此次行动的重点项目。

列入此次保护提升任务清单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山大士殿,已于今年完成修复。据介绍,此次于山大士殿主要对真龙庵、大士殿、护国寺屋面、地面、柱、梁、枋、木装修、油漆彩绘、墙体等进行了修缮,对存在的问题着力进行标本兼治。

于山脚下的福州古城墙,是体现福州历史沿革的重要史迹,游客和市民在这里可以真实地触摸到城市历史文化的脉动。近年,文物部门打造于山明代城墙遗址公园和南门兜明代城墙遗址公园,既保护了文物,也形成了两处微型遗址公园,满足了市民休闲、参观的需求。

离古城墙不远处,作为福州标志性建筑“三山两塔”之一的白塔,目前正在进行58年以来首次大修,不久的将来,白塔将修缮一新,再现荣光。

 

1月14日,在市群艺馆非遗手作室,孩子们在学习拼贴软木画。

非遗四级保护体系日趋健全

历史悠久的福州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近年的努力保护和挖掘,福州非遗正在重放光彩。

市文旅局介绍,福州在2010年11月成立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年,福州积极开展非遗项目、传承人、专项资金申报评审工作,国家、省、市、县四级保护体系逐步健全。

去年,福州有佾舞、南少林宗鹤拳、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滩涂泥橇赶海习俗、王审知信俗共5个项目入选福建省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去年6月,福州公布了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单,共有21家单位入选。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表示,为加快福州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目前我市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十条措施》,多措并举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高传统工艺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水平。

目前,全市有155项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含国家级15项、省级73项),237名市级以上传承人(含国家级14名、省级91名)。寿山石雕、软木画制作技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畲族服饰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借助多种平台弘扬非遗文化

 

南后街举行福州非遗项目展演,图为佾舞展示。资料图

目前,福州正通过“传统工艺+旅游”融合发展的方式,促进非遗的传承和传播。

2019年2月举办的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特设文化振兴乡村集市,集合了软木画、象园木雕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手工艺项目和永泰葱饼、闽清省璜糟鸭等乡村传统小吃,配套开展彩绘玻璃、漆器饰品等文创产品的制作体验活动,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去年4月,福州美丽乡村旅游季活动在永泰县嵩口镇月洲村开幕,集中展示了永泰竹编制作技艺、山葡萄包制作技艺等一批当地特色传统工艺非遗项目。

在全国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征集宣传活动中,市文旅局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茉莉花茶、同利肉燕、鼎鼎肉绒、漆箸、油纸伞等传统工艺非遗项目列入福州市的推荐线路。

为提高传播效能,福州正在推动非遗数字化建设,现已完成50个省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的短视频拍摄工作;完成了非遗宣传片拍摄、非遗传承人数字化影像记录工作。(毛小春张旭阳林双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