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青岛  >> 查看详情

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 116名院士聚首

2019-06-17 20:45:18 来源: 大众网 阅读 (10984次)

       

   6月17日,山东迎来一件大事: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举行,116名院士聚首山东。

  “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在科技界,两院院士就像巍峨的泰山。山东召开创新驱动发展院士恳谈会,成立山东院士专家联合会,搭建院士专家交流平台和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平台,万千努力就在推动山东高质量发展这一个目的。

  3%,一个亟需改变的现状

  近几年,我省招才引智不遗余力,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为我省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比如,2009年,山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院士工作站发挥“人才库”、“智囊团”、“攻关组”作用,推进了山东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比如,第四代核电机组、中国首辆自主研发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领先项目的成功实施,都是山东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顶尖科技人才包括院士合作的结果。

  比如,在引进国外才智方面,山东引智基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十八大以来,来山东工作的外国人才计达20万人次,其中37名外国专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共实施引智项目3703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果6128项,解决各类技术难题8492项。16名外国专家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135名外国专家获省政府“齐鲁友谊奖”,引智成果转化的经验做法被列入全国引智成果集。

  但对标全国先进省市和全国,山东人才资源数据还有不理想的一面。

  一是高端人才质量结构失衡。目前,现有在鲁两院院士48人,仅占全国院士总量的3%,不到江苏的一半;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30人,占全国2.9%,仅为浙江省的三分之一。每年来鲁工作的外国人才4万人次,高端人才比例不足10%,且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青烟威等东部地区。山东人才密度指数为12.1%,而江苏为23.3%、浙江17.8%。

  二是人才与产业的结合程度较低。国内先进地区一般比较重视产学研的融合发展,我省人才与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不高,招商、引智、产业发展相互割裂,缺乏“产学研用”新型平台,没有形成各种要素相互补充、统筹合作的人才生态圈。

  “为我所有”和“为我所用”

  说到人才,我们常说“引得进、待得住、用得好”。

  诚然,如果人才能够“引得进、待得住”,在山东居住生活,其科研成果又“用得好”,当然是最好,但这其中,关键是“用得好”。

  这些年,我省推出不少招才引智新政,在住房、医疗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而且特别注意细节,比如有关人才通过山东路桥,免收过路费和过桥费。这些优惠的政策吸引了不少人才,但顶尖人才尚少,“在鲁两院院士48人,仅占全国院士总量的3%”就是明显的不足。

  这种状况,需要我们积极努力改变。一方面,需要看到我省引进人才有自己的优势。当前,全省上下重视招才引智工作,不断出实招办实事,形成了招引人才的政策环境和浓厚氛围。作为沿海开放大省,北方第一经济强省,我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具有院士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些都是我们招才引智的好条件。

  另一方面,需要看到招才引智面临的不利因素。一是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和人才集中在北京、上海和一些沿海发达省份的中心城市,除了海洋、农业等少数领域,在人才分布格局上,山东总体上在全国处于第二甚至第三梯队,这种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二是国内顶尖人才的平均年龄较大,他们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具有稳定的家庭和亲朋交际生活,中途到其他城市安家落户,有现实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对国内外顶尖人才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一方面要坚持“引得进、待得住”,即使不能长住,每年能在山东不定期居住、停留,也是实现科技合作的好方式。另一方面,在山东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不求“为鲁所有”但求“为鲁所用”,同样能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总之要想办法以诚心服务和市场的办法“用好”院士等顶尖人才的科研成果。

  怎样才能“用得好”

  要实现顶尖人才的“为我所用”,是发展的必需。

  有一个经典案例:2008年,Arikan教授公开发表了Polar码论文,从而开启了第三代信道编码时代。 Arikan教授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任正非的关注,华为的5G研究从2009年开始。5G从实验室走到今天的实用阶段,充分说明了预见性眼光的重要性。

  事实上,高端人才“为鲁所用”面临难得的机遇。

  一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山东与京津冀城市群的融合步伐加快。特别是雄安千年规划的出台,北京非首都功能分解,一些科研院所寻找技术产业转化途径。目前,山东中西部,例如济南、德州、潍坊等城市,都和北京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科学研发在北京,产业转化在山东”的现象逐渐增多。对此,山东必须加强设计谋划,发挥山东独特地理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努力把山东打造成为招人引智新高地。

  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高铁、高速公路的推进建设,山东和北京、上海这两个顶尖人才扎堆的大都市越来越近,和京津冀甚至初步呈现出“同城”效应。比如,现在坐高铁济南到北京只有一个半小时,到上海3个多小时。如果转化项目遇到急事,专家坐高铁当天回返都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方面,国家刚刚公布16个城市展开5G试点,其中北京、天津和山东的济南、青岛都是试点城市。可以说,通讯条件和交通条件的极大改善,也为招才引智工作转变思路带来了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