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海油6”号轮装载的4500吨低硫燃料油正通过输油管道进入中化兴中石油转运(舟山)公司出口监管仓库。通讯员 姚峰 摄
“不产一滴油”,却初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油气全产业链,成为国内外公认的中国油气产业改革开放先行区。
先行先试硕果累累,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多达116项。
2017年4月1日,浙江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三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按照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的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挂牌三年,89项改革试点任务全完成
3月18日,全国首票全流程船用燃油出口退税业务在浙江自贸试验区落地。
国际海事服务组织决定自2020年1月起对国际航行船舶实施低硫排放标准,给浙江自贸试验区抢占国际市场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财政、海关、税务部门的积极争取下,浙江自贸试验区成功推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财政部出台政策,对国际航行船舶在我国沿海港口加注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增值税出口退税率为13%,进一步增强了浙江自贸试验区保税船用燃料油的价格竞争力。
随着政策出台,浙江自贸试验区与新加坡等港口的船用燃料油价差进一步缩小。疫情影响下,1-2月全球港口船用燃料油加注普降,浙江自贸试验区加油量却逆势上升,同比增长近12.9%,达到64万吨。
挂牌三年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89项改革试点任务100%实施完成,形成集“放管服”改革、投资贸易、通关监管、法治建设、产业推进、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首创性、特色化、差异化制度创新成果和实践案例11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4项,走在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前列。
初步构建具国际竞争力的油气全产业链
3月25日下午3时,中国石化在舟山港条帚门外锚地顺利完成了一大型原油船 (VLCC巨型油轮)燃油补给服务。该原油船载重吨约32万吨,此次低硫船用燃料油供应量达6700吨。这是舟山港截至目前最大的单次低硫船用燃料油供应。
挂牌三年,“不产一滴油”的浙江自贸试验区,已跻身国内第一、全球八大加油港,初步建成国际影响力的保税船用燃料油供应中心。
推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国内首个民营企业主导的“投资规模最大、炼化能力最强”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建成,形成2000万吨/年炼化能力,有效提升芳烃等高端化工品自给率。
一大批油气储罐、管道建成投用,油气储存规模达到2790万吨(3100万方),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
跨境人民币结算从无到有,累计突破1700亿元,惠及全省800余家企业,业务覆盖43个国家和地区。
三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围绕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着力建设“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目前已初步构建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油气全产业链发展新体系,沙特阿美、BP、道达尔、嘉能可、托克、维多等一批国际油气巨头纷纷落户。
浙江自贸试验区还积极谋划,“从无到有”连续召开三届世界油商大会,打造成为在油气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论坛和招商引资主平台。
浙江自贸试验区已成为国内外行业公认的中国油气产业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在世界油气行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提速300%,通关速度达国际领先水平
2019年8月底,全国首票进口货物“两步申报”改革试点业务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成功落地。该票业务由舟山中外运报关有限公司申报进口,进口货物为冻鲣鱼。从企业准备申报到准予提货整个流程由原来的4小时缩短至1分28秒。
这是全国首票“两步申报”试点,也见证了浙江自贸试验区数字口岸的国际领先水平。
浙江自贸试验区率先试点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6大类标准应用功能,船舶进出境通关从16小时压缩到2小时,企业申报数据从1113项压缩到338项,减少了69.6%。
系统应用以来,累计归集涉海、涉港、涉船相关数据160多万条,涉及数据项3000多个,企业减负增效明显。以30万吨油轮为例,通关节约1天,将增加8万美元以上经济效益。
挂牌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在船用燃料油领域创新形成多项通关便利化措施,通关效率提速300%以上,与国际领先水平持平。海事服务实现全程无纸化,形成“舟山样板”全国推广。
作者:记者 石艳虹 通讯员 黄波
来源:舟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