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落成典礼。中国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历时3年建设目前均已竣工,开馆后将全面履行国家版本资源保藏传承职责。
杭州国家版本馆选址良渚,以宋韵江南园林为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10.31万平方米,其核心功能为保藏、展示、研究和交流,是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展览馆等多种场馆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同时也是中央总馆异地灾备库、江南特色版本库,及华东地区版本资源集聚中心。
(杭州国家版本馆正门。)
杭州国家版本馆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文润阁”。
“文润阁”建在哪里合适?综合考虑后,最终选定了“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东侧。这里山水资源丰富,文化设施齐聚,正是传承文化的好地方。
一座肩负赓续中华文脉重任的建筑,应当配以怎样的气韵?方案最后明确,以“民族文化+宋韵+浙江特色+现代元素”定位。“宋代文化是世界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文化高峰。”杭州国家版本馆主创设计师、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说,要打造极具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现代宋韵”。
杭州国家版本馆随山就势,疏密有致。“南园北馆、馆园一体”是江南的韵味;园景互融、多重院落,是宋文化的“掩映之美”。
(俯瞰杭州国家版本馆。)
杭州国家版本馆的材料建构,既有现代建筑常用的混凝土和钢结构,又有传统建筑的木结构和夯土墙;既有青铜覆面的双曲面屋顶,又有混凝土预制屋面板;既有东方韵味的竹纹清水混凝土,又有西方建构传统的木纹清水混凝土。
杭州国家版本馆采用一次浇筑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其总量远超全亚洲最大火车站——雄安新区火车站的浇筑量。
整个建筑完成之后,不再做二次处理和装修。所有颜色均为建筑材料原本的色彩,既环保又节能。素雅的色彩和天然木纹、竹纹肌理,与杭州国家版本馆的文化气质相得益彰。
(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建筑群落。)
更为惊艳的是,首创的超20米大跨度钢木结构,总量达2900多立方米的夯土墙,单面墙体长达67米的超大体态青石花格砌的青色石料细花石墙。
夺人眼球的还有馆内的艺术青瓷屏扇门,单樘规格为2.68米×10.34米,屏扇厚度仅为22厘米。使用的纯手工烧制青瓷片,都来自专门改良的龙泉窑。它们可转动方向,可合并成整体。从远处看,这就是一幅“千里江山图”。
藏品是立馆之本,是建馆核心。
与工程建设并联推进的,是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内容建设。
启动之初,专题征集工作组同步开展,面向古籍、民国文献、雕版、印章、红色文献、电影、海外版本等7个方向以及老字号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省属国有企业、高校专家、艺术名家等多类对象开展专题版本征集。
2021年8月,杭州国家版本馆提前完成开馆前最低50万册(件)的版本征集数量目标。目前,已累计征集100万册(件)版本资源。
在短短的时间里,杭州国家版本馆已经搭建了一个既有历史深度又有地理广度的版本宝库,堪称收藏史上一个小小的奇迹。
在这里,从战国越王州句青铜剑、吴越国时期刊刻《雷峰塔经》,到明清各种刻本……弦歌不绝,历久弥新,生动地呈现了中华文明的印记。
在征集和收藏的过程中,时时相遇的,是人们对于文明传承的热情。
翻译家、出版家和革命作家黄源之子黄明明捐赠的2126件父亲旧藏图书、文献与手稿等版本,为抢救和保护红色版本资源助了一把力。
著名版画家陆放捐赠的平生创作的329件作品,为建设现代艺术名家版本典藏系列添了一块砖。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管理学界泰斗许庆瑞捐赠的在麻省理工学院访学时的英文笔记、学术著作等学术研究版本,为浙江和国家对管理学发展的支持提供了佐证……
除了捐赠,杭州国家版本馆还为藏品提供寄存代管服务。今年5月就接收寄存了钱学森、茅盾等名人的一批珍贵信札。
尤具特色的是,杭州国家版本馆还开创了科技类型版本入藏公共文化机构的先河。这些版本的入藏,不仅提高了杭州国家版本馆的科技成色,也赋予了其新颖的社会文化价值。
(图为杭州国家版本馆。)
馆区安装了大量的视频监控和红外扫描、温度湿度监测等设备,假如藏品展柜温度异常,系统就会报警,为版本穿上数字“铠甲”。
馆内还建设有48个不同等级、总计4万多平方米的保藏库房。“先进的24小时恒温恒湿馆藏环境监控和储存设施,以及稳定洁净的熏蒸、消杀、风淋、脱酸等文物保护技术设备,是杭州国家版本馆藏品保存保护的核心建设内容。”征集和典藏方面工作人员张晓俐介绍。
针对不同版本类型,馆里设置了不同的专属储藏空间。功能完善的技术用房,不仅能满足纸质版本的保藏要求,也能满足包括青铜器等类型版本的维护、保养和修复需要。
杭州国家版本馆,这座傲然出世的文化地标,它的使命是传承,而它本身正在成为这浩荡文脉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刘乐平、严粒粒、石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