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时报

首页  >> 今日浙江  >> 查看详情

艺术乡建 | 绿水绕青山,廊桥入画来,艺术扮靓奉化小山村

2022-11-11 17:49:23 来源: 非洲时报 阅读 (4440次)

沿着潺潺溪流,一路向山中行,一座古廊桥出现在眼前。此桥名为“文明桥”,坐落于宁波市奉化区萧王庙街道棠岙村。斑驳的桥面与古老的桥身诉说着岁月的痕迹。

(图为文明桥。)

桥这边,是远近闻名的棠云艺术谷;桥那边,几位画家正在聚精会神地作画。其中,就有中央美院教授金甲镇。半个多月以来,金教授一直驻扎在溪边,以古廊桥为对象进行写生创作。他的作品长达8米,是目前能在棠岙村见到的最大的现场写生作品。

溯溪而上,古庙前、大树边、桥洞下,到处都能看到三三两两拿着画板写生的学生。村民们眼中的寻常景色,经过一笔一画地勾勒,成了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吸引一众美术创作者来原址画原景,棠岙村到底有什么“魔力”?“全国的廊桥很多,但这是我见过的最接地气的廊桥,它古老、纯粹。任何人到村里来,都能够融进去。”金教授说,棠岙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写生创作基地,在这里,艺术家们能找回内心的静谧与安定。

棠岙村依山傍水,民风淳朴,建筑原貌保存完整。然而,在几年前,村庄也面临着所有古村落共同的难题——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工作了,只剩下老年人守着门前的绿水青山和霞光过日子。

(图为“棠云艺术谷”。)

这个藏在深山中的传统村落,又何以成为美术创作的富矿?

2018年,在奉化区文联和奉化籍美术家邬列刚的推动下,“棠云艺术谷”建成。通过举办美术高研班,特邀美术名家名师实地授课以及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沙龙、学术讲座等活动,“棠云艺术谷”吸引了一大批艺术家和院校学生来此创作。

在艺术家与当地文艺工作者的精心描摹下,“中国艺术家写生创作基地”的招牌越来越响亮。今年7月,“棠云艺术谷”还被列入宁波市首批“一人一艺新空间”名单。

“艺术乡建,首先要有人参与,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还要考虑怎么把人引进来、留下来。”邬列刚告诉笔者,今年,艺术谷附近还建成了浙东首个古法造纸展览馆“纸说非遗”和特色民宿,每逢节假日,就有众多游客前来游览体验。诗情画意流淌于青山绿水之间,在艺术的滋养下,古老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了“艺术村”,村民们的钱袋子也渐渐鼓了起来。

近年来,在浙江省文联和宁波市文联的指导下,奉化区不仅在美术创作上发力,更在传统品牌上深耕。位于萧王庙街道的林家村,有着“左手算盘右手笔,出门劳动进门书”的美誉。2012年,成为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定点书法创作基地;2013年,被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授予首批“浙江书法村”。

素以耕读传家的林家村,通过艺术焕发了新生,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以前农闲时,村民们都喜欢聚在一起打麻将。自从有了‘耕人书院’这个平台,村民们更爱坐下来练练书法,互相切磋技艺。”林家村负责人说,“书院二楼还开辟了展厅,专门陈列村民们的作品。”

(林家村“耕人书院”。)

每年春天,林家村还会举办桃花笔会。这一活动也成了村中的“保留节目”,至今已举办近20届。艺术家与村民们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共同吟诗作画写书法,并将作品赠予前来“桃源赶集”的游客,以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助力奉化乡村振兴,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

“稻香墨香花果香,耕田耕书耕春色。”漫步于乡间小道,回望“耕人书院”门前的对联,萧王庙街道的艺术蝶变仍在继续。未来,这里不仅要“耕”出满园春色,更要“耕”出艺术的靓丽底色,为乡村美好生活持续赋能。(祝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