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赵静 陈玲玲) 5月9日,在位于非洲莫桑比克贝拉市的养殖基地,三门人马小龙指挥当地工人把一吨鲜活青蟹搬上厢式冷藏车,继而发往贝拉机场,随后将在48小时内运抵上海和广州。作为青蟹海外养殖的“先行者”,马小龙告诉笔者:“等签证办好,7位‘身怀绝技’的‘蟹老大’就要过来,试水青蟹和莫桑比克斑节对虾规模化混养。一旦成功,产值将大大提高。”
2019年,三门人吴伟超、马小龙等合伙成立浙江纽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贝拉市承包了5000亩养殖塘,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殖塘开发,2020年开始有产出,三年疫情影响过后,这里的青蟹如今终于可以畅通无阻地运销国内。
走出去,源自三门人对传统养殖业发展的“远虑”。作为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三门青蟹、血蚶等特色养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养殖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值逾60亿元。而受限于三门域内养殖面积,青蟹的产值效益都接近发展的天花板。当地政府为此鼓励大家走出去,谋求新的突破。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三门农民携技勇闯天涯,足迹遍布中国甚至走向海外。早在2016年,三门涛头村就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养殖青蟹。截至目前,三门人在中国进行水产养殖面积达20万亩,相当于县内养殖面积。
“2018年,我来莫桑比克考察,这里蔚蓝的大海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吴伟超说,地处北纬30度的三门湾,和南纬20度的莫桑比克同是水产养殖的天堂,又各具特色——前者淤泥厚重,适合青蟹和血蚶等贝类混养;后者海水含沙量高,可尝试青蟹和斑节对虾混养。常年18至35摄氏度之间的气温,让青蟹一年可养三季,弥补春冬两季国内越冬蟹稀少的市场缺口。
莫桑比克与中国有6小时时差。笔者视频连线时,马小龙还未收工,他将镜头对准了基地的设施,育苗厂、饲料厂、冷冻厂等一应俱全。“相比国内养殖塘年租金高达四五千元一亩,这里无论用地还是人工,都称得上是成本洼地,工人月薪相当于人民币450至1000元之间。”马小龙介绍,青蟹在国内市场价为40元一公斤上下,品相好的虾能卖到55元一公斤。由于青蟹在莫桑比克的养殖成本约20元一公斤(包括空运费、饲料、人工等),且对中国出口享受零关税待遇,所以利润可观。未来,虾可速冻储藏,走海运销往中国成都、湖南等内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