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喜相逢,8天长假,泉州市文化和旅游市场供需两旺,发展态势向好,恢复步伐加快,市场运行有序。
线下,泉州累计接待游客443.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47亿元(人民币,下同)。线上,抖音话题“抖来泉州游”点击量超过5600万。根据第一财经旗下数据型媒体DT财经发布的社交平台讨论中国国内最值得一去的旅游地Top10,泉州位列第七,搜索关键词开元寺位居第一,古城位居第三。多方同频共振,古城备受瞩目。
近年来,泉州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绘就出一幅动人画卷:一座座公共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一项项文化服务品牌落地开花,一场场文化惠民演出精彩纷呈……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景,展现了泉州丰硕的文化发展成果,吹拂起泉州人踏歌逐梦的文化春风,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绽放古城魅力文旅融合站“C位”
“你掬水,则月在手,你弄花,则香满衣。你愿意看见,方言就不会失传……”在西街肃清门广场边,“2020润物无声国庆展·言吾闽南”主展区内,市民、游客或驻足在闽南语拍照打卡墙、戏曲展示墙前,或流连于极具年代感的闽南语金语金曲光碟及歌词展示区,感受着闽南金曲KTV的澎湃热情。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串联中山路、西街片区的泉州古城核心区成为最热流量片区。线下,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43.13万人次。线上,抖音话题“抖来泉州游”点击量超过5600万。根据第一财经旗下数据型媒体DT财经发布的社交平台讨论中国国内最值得一去的旅游地Top10,泉州位列第七,搜索关键词开元寺位居第一,古城位居第三。多方同频共振,古城备受瞩目。
据泉州市文旅局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泉州累计接待游客443.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47亿元。泉州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古城魅力持续提升,都市夜游成新亮点,乡村旅游和康养休闲颇受青睐,重点监测的5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48.40万人次。其中,闽台缘博物馆2.10万人次,惠安崇武古城9.80万人次,晋江五店市11.33万人次,安溪清水岩16.07万人次,清源山9.10万人次。
推进古城修复留住古韵乡愁
泉州曾为东方第一大港,世界各地文化在此共生共荣,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质。老城区是“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的缩影,千百年来东西方文明在此繁衍生息,和谐交融。
古城千年的辉煌并没有因循守旧,而是不断催生创新传承的前进动力。2017年3月,泉州市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泉州古城6.41平方公里是重点实施区域。
2017年9月,泉州市出台《泉州古城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实施方案》,在古城范围内全面启动“七个一”工程,即一园(小山丛竹公园复建工程)、一区(龙头山片区改造提升工程)、一河(八卦沟及两岸地区综合提升工程)、一街(西街综合提升工程)、一路(中山路综合提升工程)、一厝(老范志大厝展示提升工程)、一站(旧车站改造提升工程),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推进古城保护提升。
今年,泉州还将启动街巷提升工程,分期、分批对29条分布在西街——中山路片区的古城背街小巷进行综合提升,结合动静分离原则和业态分布,街巷分为文化类、生活类进行综合提升。文化类街巷蕴含较多传统文化资源,生活类街巷以居民生活为主。目前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创新文化惠民全民共建共享
近日,泉州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迎检动员部署会,部署落实各项创建工作。
2018年4月,泉州获得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近年来,泉州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绘就出一幅动人画卷:一座座公共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一项项文化服务品牌落地开花,一场场文化惠民演出精彩纷呈……绚丽多姿的文化风景,展现了泉州丰硕的文化发展成果,吹拂起泉州人踏歌逐梦的文化春风,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仲夏的午后,推开鲤城金色外滩百姓书房的大门,从书架上选一本书,享受清凉和阅读的快乐……在泉州步行不出15分钟,大多就能找到这样的文化“加油站”。据统计,目前泉州163家百姓书房建成并投用,累计接待读者超300万人次。
事实上,百姓书房只是泉州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渐完善的缩影。近年来,泉州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尽显大手笔——
2017年,泉州市图书馆少儿分馆、24小时街区图书馆纷纷开放;2019年,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相继启用,这是泉州历年来投资体量最大的公共文化设施,其中泉州大剧院打破了泉州没有现代化大型专业剧院的历史;2019年年底,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揭牌……
公共文化设施不仅扮靓了城市风景,更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泉州文化旅游主管部门介绍,截至目前,市级拥有“一中心、一公园、四剧院、七展馆”等一批重要文化设施;泉州各县(市、区)均建有(包括在建)公共文化馆、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从星星之火扩展到遍地开花,并发挥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特有的作用。
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发展的标杆,归根结底是人们的文化获得感。泉州在中国首创“万千百十”文化惠民工程,即每年送万场戏、千场文艺培训辅导、百场展览、数十批次流动图书点下乡;泉州持续举办“百姓大舞台”“府文庙之夏”“古城穿越”千人徒步、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特色文体活动,打造富有泉州特色的品牌。源源不断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市民提供丰盛的文化大餐,而这些既是精神富足的养料,也是获得感的重要来源。
殷斯麒 陈智勇 张素萍/文图
本地游成为泉州市民出行的首选。
在开元寺门口,游客自觉排队,佩戴口罩有序进入。吴宗宝/摄
国庆假期购销两旺,泉州消费市场加速回暖。